关于《白痴》共读的简单统计分析
昨天,读书群为期21天的共读《白痴》活动结束。我是第一次读陀氏的书,好歹算是把这块近50万字的大骨头啃完了。
我想对此次共读来个不一样的总结分析,整点儿数据。数据以临近结束最后几分钟的截图为准。
一、阅读基本数据
阅读基本数据选取阅读时长和阅读速度两个指标,可以从排名里面直接读到。
1. 阅读时长
本次共读有50人参与(一月份的4次共读都用满了50个名额),有2人围观。围观者数据不计入,咱也看不到。
本次共读总时长为1.3万分钟,批注1938条,合计1.2万字。
排名前二十的小伙伴阅读时长的分钟数分别为1461、745、1753、839、514、1059、516、542、698、522、399、512、553、392、446、257、106、199、1、71。
前二十名里居然出现了阅读时长只有1分钟的,一是说明系统排名有点傻缺,二是二是二是我都不知道说啥。
2. 阅读速度
阅读时长与阅读速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认直阅读此书的人来说,阅读速度越慢,自然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排名前二十的小伙伴,每分钟的阅读字数分别为319、627、73、530、297、171、326、97、27、303、612、316、108、490、95、222、379、261、1079、825。
阅读速度最快的1079只读了1分钟,所以此数据不足为信。其余最快的是每分钟825字,这个速度相当可以;最慢的是每分钟27字,速度确实不快,但是这位小伙伴阅读时长超过了10个小时,说明是认真在读。
二、阅读进度分析
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阅读进度,即读完了全书的百分比是多少。但是我现在分析时看不到啊,所以我用阅读时长乘以阅读速度得出阅读字数,再除以整本书的字数万,得出各人的阅读进度。
对前二十位小伙伴的阅读进度做了简单估算,结果如下:读完的3人,50%~60%的1人,40%~50%的1人,30%~40%的5人,20%~30%的1人,10%~20%的5人,10%以下的4人。
三、阅读时长分析
50位小伙伴参与共读,人数一多,数据上就比较有意思了。我们以阅读时长为例。
50位小伙伴中,阅读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有10位,占20%,其中有1个0分钟的,有2个1分钟的;阅读时长在10分钟至半小时的有6位,占12%;阅读时长在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有6位,占12%;阅读时长在一小时至两小时的有6位,占12%;阅读时长在两小时至三小时的有4位,占8%;阅读时长在三小时以上的有18位,占36%。
我不知道对于阅读速度来说,每分钟多少字算是比较快的。但是在全部的小伙伴中,每分钟阅读字数超过300字的共有20位,超过400字的共有10位,超过500字共有7位。
所以,就算是按每分钟阅读500字算,阅读时长在3小时以下的,最多也就读了9万字,还不到全书的五分之一。对于这样一本鸿篇巨著来说,这个比例跟没读差不多。尤其是在共读时间有21天的情况下,更可以这样认为。
四、阅读速度分析
阅读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当然也不是越慢越好。每个人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都不同。
读得慢的,可能是真的慢,也可能是读得认真,每句都咂摸咂摸;读得快的,可能是会速读,也可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在最后的三天,为了赶进度,我把速度由每分钟读400字左右提高到了500多,最高的速度是530多。对于陀氏的这种语言风格,是可以拿来练速度的。
五、分析共读数据的意义
我喜欢看共读的数据,觉得好玩儿。这次费劲整理这些数据,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可以为共读活动提供参考。
1. 共读书目的选择
虽然是春节假期,书的体量也比较大,但是共读活动设置了21天啊。坚持读了3小时以上的只有18位小伙伴,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本书不好读,名气归名气,风格和题材还是拦住了一大批人的。
2. 小伙伴的共读心态
读书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如果占了群主花钱买会员提供的共读机会(会员有50个共读名额),却不去读的话,有点说不过去。
因为我知道有特别喜欢读书的小伙伴没有抢到共读机会,只能围观。而抢到共读的小伙伴里有一位所有数据都是0,抢到机会之后21天里再也没来读一个字;还有一位阅读时长1分钟,但是阅读字数是0;另有一位速度过千的也读了1分钟,同样没有意义。
我想说的是,你自己不喜欢读或没时间读,可以退出把机会让出来啊。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或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没资源,或者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阅读分钟数在个位数的几位,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读书可以不提升自己,但是首先是不要影响到别人的利益。我认为群主提供的共读机会不该被过于随意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