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忆‖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咱们国家传统的端午节,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端午节这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节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老家在南阳市社旗县,我小时候的端午节是这样过的:
吃粽子,煮鸡蛋和蒜瓣儿。据传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不让其免遭鱼虾吞噬,纷纷制作粽子、煮鸡蛋、熟蒜等精美小食品投入江中而喂之,表示抚慰忠魂的哀思与寄托。
戴香囊。香囊,南阳人又叫它香布袋儿,它是端午节南阳民间敬屈原的一种特色饰物,狗、猫等小动物及三角、菱形等几何造型,做工精美的香囊异彩纷呈。香囊内装有苍术、白芷、辛荑、排香草等中药配制的香料,佩戴它有祛风、理气、止痛、通窍之功效,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对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对孩童具有防病健体之功效,亦寄托着大人祈求屈大夫保孩童一年平安之企盼。我对小时候戴香布袋儿的喜悦至今仍记忆忧新。
绑戴五色线。五色线与香囊并用。五色线喻指龙筯。因为是龙伤害了屈太夫的尸身,老百姓就把它的筯抽了,缠在孩童们的手腕上、脖子上,让那些害人的家伙,不敢再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贞洁的孩童们。
门头插艾。五月南风添新柳,家家柴扉插青苗。这青苗就是艾(蒿)。艾不仅有驱虫的功效,在人的心理内涵中,还有避邪消灾的寄托。传说唐朝末,黄巢义军兵临南阳新野城,黄巢路遇逃难农妇,告诉她决不伤害穷苦百姓,并相约门前插艾为号。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插艾农家果然躲过灾难,从此留下了“有艾不杀”的佳话。
涂抹雄黄酒。饮雄黄酒的习俗,在老家比较盛行,一般是大人才喝,小孩子不喝,只在耳朵、鼻孔处抹上一点,意在驱邪防病,也是为了避免瘟疫虫豸的侵害。
河里洗澡。每逢端午节,大清早人们便纷纷赶到河里洗澡,至今仍然如是。传说传说端午节前夜王母娘娘会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洒入山川河湖。因此,这天一大早,人们都要到河中洗浴,就是体弱的老人和孩子及妇女不便去河里的,也要在前一天晚上在院子里放一盆水,并放入苹果、梨树等五种果树的叶子,端午早上用隔夜水来洗眼以明目清神,带来一年的好运气。我至今记得那水的清香。
采茶消暑。端午过后,盛夏即至。据说端午节这天采的茶更具消暑去火的神气功效。这天人们来到田埂边、山头上,采摘猫眼睛、癞肚皮、半枝莲(又叫茶蒴)、车前草、绞股蓝等,洗净晾干,存至盛夏饮用。大人总会挖一些夏天泡茶喝。
如今我们来到城市,好多过节的习俗逐渐被我们这些年轻人淡化,我想,我的孩子会对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习俗能记住多少哪?所以不能把这些特色文化遗忘,让孩子从小感受这些文化的熏陶也成为我们作父母的责任。(文/赵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