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哲思想法

贞观朝的继承人斗争 ——李治并不是单纯小绵羊

2020-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未曾开言

很多人认为李治是一个懦弱的,尤其是影视形象给人的感觉李治一直在武则天的阴影下。历史上真实的李治真的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小绵羊吗?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封为晋王。李世民登基后册封李承乾为太子。不出意外李治会成为一个镇守一方的王爷。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李治才刚刚九岁。

李治

讲李治是如何当上太子的,不得不说他的两位竞争者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

武德九年八月,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十月年仅八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史书记载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太宗非常喜欢他,而李承乾作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万众瞩目的生活也就此开始了。

隋唐时期,皇太子是一股单独的力量,他有自己的府邸,太子府的官员兼任朝廷官员。无论是隋朝的废太子杨勇还是唐朝的第一任太子李建成,他们都有自己的属官,其身后有众多支持者。太子和诸王贵族的个人权利,影响着政局的变化。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争权,双方在朝堂上打击对方阵营的官员,暗地里互相安插亲信,最终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事变翦除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势力,而东宫和齐王府将领官员要么被杀,要么投靠敌营,要么流亡。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被杀害。

自古帝王家无情。

唐太宗的晚年也深陷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夺位之争,唐太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长孙皇后生了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在皇位竞争中,主要围绕着这三位嫡子,李承乾和李泰退出竞争后,唐太宗曾考虑过吴王李恪,但是长孙无忌的干预下李恪没有了机会。

《旧唐书》记载,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承乾出生在承乾殿,故取名承乾,并不是有些谣言说的,李渊属意李世民,所以给他的长子取名李承乾,暗示让他当皇帝。李承乾小的时候十分聪明敏锐,唐太宗对他十分喜欢,毕竟是自己的的嫡长子,等他长大后,开始喜好声色,慢游无度,又害怕太宗知道,极力隐藏自己的劣迹,每次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亵狎。李承乾患有足疾,行走艰难。而当时魏王李泰名声很好,唐太宗对李泰越来越喜欢。李承乾受到前面几位太子的遭遇的影响,对李泰十分忌惮。李泰也自负能力超群,暗地里也有夺嫡之心,招揽朋党,二人嫌隙越来越大。东宫有个十余岁的乐人,长得很好又善歌舞,李承乾对他十分喜欢,给他起名称心。唐太宗知道大怒,把称心杀了。李承乾认为是李泰告发了自己,对李泰的怨心加重。史书中还记载李承乾经常穿着突厥的衣服,很多行为都有失体统,这些都成了李承乾的污点。

李承乾剧照

唐太宗为了规劝李承乾,派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孔颖达辅导太子,丁志宁撰写《谏苑》二十卷,孔颖达也多所规奏。唐太宗对二人进行了嘉奖。这或许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三人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最后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更加剧了李承乾的逆反心理。

魏王李泰是唐太宗第四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出生,年少擅长文学,唐太宗以李泰好结交名士爱好文学,特地为其设置文学馆,任由他引召学士。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劝谏。 结果唐太宗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魏王泰括地志 李泰

李泰受到唐太宗的殊遇,暗地里生出了夺嫡之心,招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人,大加馈赠,引为腹心。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为李泰出谋划策,让他广交朝臣,储备自己的力量。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的重要支持者魏征去世,面对李泰的重压,李承乾召集壮士、刺客入府,厚加款待,打算刺杀李泰没有成功。不久联合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纵兵入西宫。结果事情败露。唐太宗心痛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幽禁别室,又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勣、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参鞫之,事皆明验。李承乾被贬为庶人后。

李承乾被废后,魏王似乎成了最好的继承者,唐太宗最有权势的长孙无忌极力反对,主张立当时15岁的李治为太子。

《旧唐书》记载,李承乾失败后,面对唐太宗的指责,李承乾说:"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或许是李承乾的话刺激了唐太宗,再加上李泰暗地里威吓李治,唐太宗为了保证三个儿子的安全,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晋王李治顺利成了太子。

很多人或许认为李治是天上掉馅饼,可是仔细阅读史料会发现,李治得到了最有权势的长孙无忌的强烈支持,军方代表人物李勣自贞观七年,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治的背后,有着十分强大的势力,并不是一无所有。《旧唐书》记载,商议立李治为太子那天,唐太宗独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三人商议立储君之事,而且当时李治也在现场。可以确定唐太宗想立李治为太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