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巨流河》
今天要写的是前几天重读的一本书——台湾知名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
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翻这本书时,没翻过十页就看不下去了,或许当初因了并不生动的文字和模棱两可的东北史吧!
但这两天,重新翻开这本暗蓝色封面下的扉页,看着看着竟忘情了,尤其是书中她追忆张大飞飞行员的往事时,我的眼泪竟不自觉地盈满了眼眶,乃至在看到张大飞殒身于广阔无垠的天空不留一丝残骸时,作家抱着一堆他遗留的包裹不忍重温,我竟超越了她的冷静与克制,失声痛哭了起来。
是的,因为无知,我以前并不太知晓这位在台湾外文和教育上知名度极高的女性作家,但通过这本自传体回忆,我感知了中国抗战和内战那段特殊的历史。作家用清晰的史料和深情的笔触,回忆了父亲齐世英的坎坷一生,回忆了国家特殊命运下家族颠沛流离的难忘岁月,齐邦媛这位女作家就是在这样战火纷飞和四海为家漂泊的岁月中出生,并和岁月一起成长起来的。
我对于国共两党的历史并不太感兴趣,因而书写到她东去台湾后结婚生子事业有成的经历我并没有太关注,但前面的章节令我唏嘘不已。在她的笔下,你可以再次看到战火如何深深地影响这普通的百姓,看到战争是如何摧毁一座座美丽的城市,看到无论贵贱百姓们在日本铁蹄下的惊慌与恐惧,可以看到日本侵略势力的残酷无情步步紧逼,以及大半个中国逐步沦陷后的苦不堪言和颠沛辗转。你还可以感受到那一代士大夫们的抗日救亡之决心,看到教育家们用知识捍卫主权的努力,看到知识分子在颠沛中铭记苦学的精神,可以看到读书人在苦难岁月中的坚守与传承……躲警报中的埋头苦学,黑暗中的讨论学问,风雨飘摇中的阅读与奋进……这一切看上去离我们那么遥远,但那一代人身上的坚毅责任和胆识倔强乃是后辈人难以企及的灵魂高度。
这样的场景在当今和平年代与盛世年华里是难以想象的,好在有这些苦难岁月里成长起来的作家们,他们用心承载沉甸甸的往事,用笔书写激荡荡的时光,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还记得岳南的《南渡北归》,也同样有许多西南联大时代一批批仁人志士们的叙述,当时读来亦觉得不可思议但心向往之;也还记得李芳芳自编自导的电影《不问西东》,讲述的亦是虽然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但莘莘学子依然不忘初心立德立言的感人肺腑的青春故事,当时看得屏幕前的我泪目良久。
我的确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究竟需要多坚定的信仰才能支撑着孱弱的肉体之躯去对抗这始料不及与接踵而至的苦难!我感动于他们的坚韧,更震撼于精神与意志的巨大力量!除了那数不胜数的一代天骄们,我尤其动情于她笔下的那位出色的飞行员!通过作者的追忆,我知道了他们如此纯朴的爱恋与仰慕,彼此心知肚明却又心照不宣的甜蜜与真诚,他们多年来亲如手足的感情,还有以信传情的动人,无一不把我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代人的经历与隐忍,那些因缘际遇与错失的美好令人唏嘘不已,扼腕长叹!尽管作家写作此书时早已盛世太平,这沥沥往事沉淀在其心,当年青春懵懂纯情荡漾的少女也早已白发苍苍,但透过冷峻的文字与深情的笔调,我依然可以感知这种风云变幻家国飘零背后爱情之殇的疼痛!
斯人已逝,和平鸽飞翔,盛世安稳,这是我辈亲临的幸福。展开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我仍情不自禁。松花江上,巨流河边,有永恒的感动,抚慰着一颗驿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