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454
最近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写到200万字,这决对是一个美好的节点,在我算得上一座新的山峰,我好想尽快看到那里的风景。
这两天抓了一点紧,已经写到了194万字,还有6万字这目标就达成了。如果一天写它6千字,10天就OK了,这是冲锋式的;如果一天3千,得20天,这是快跑式的;一天1千得60天,60天“工期”太长了,就到了2024年,太拖拉了,这种无所事事逛街式的我不喜欢。
其实并不需要绞尽脑质,只要抓点紧,把这当作头等大事,每天写3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偶尔一天写5千字以上也行得。就怕懒病发了,甚至是好几天不写一篇,完成6万字那可能就遥遥无期,像一幅烂摊子。我可能不会让这结果发生的。
记得刚来时,看到有人早已写到几十万字,100多万的,觉得我要赶上他们好难好难,一篇好的千字文都不容易,现在却不知不觉间早迈过了百万大关,当下更是攻克200万大关的最后时刻,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想。开初以为顶多写50万字就会停笔,偃旗息鼓,哪有那么多话可写哦。不过一晃在这里一呆就是5年,200万字,和这时长基本上还是相衬的。总的来说,我算是没很偷懒。也得感谢这退休的好条件,有的是时间。
在我们这个平台,超过200万字好像没有几个,这有时给了我一点点满足感,骄傲自豪还远远值不得,精品有限嘛。单就字数,和其他那些平台里的写作大伽还是远远不能相比的,他们动辄一部小说连载就是几百万字,看了快吓死了,不说一字字写出来,让我一口气看完都会累昏。有些小说作者因为亡命地创作,最后真的给累垮了,甚至是死掉了。还是循序渐进,不紧不慢好。写长篇小说,可能是一旦进入了情节,人长期在高度的兴奋中,明知是一个庞大的结构,也巴不得几天完成,于是天天抢,生怕灵感弄丢了。那个心态和紧张感和写短文的我们是无法比拟的。有时我也是很向往有这么一遭,那才能真正体会到创作的艰辛和喜悦!大作品完成那天作者一定是一阵阵地狂喜吧?
一般地来说,没有大长篇,就没有杰出和伟大的作品,光靠小品文很难成就大气候,整个中国直到如今也只有鲁xun先生和蒲松龄两个人靠短篇成就英名。写作人谁不知道这道理?问题是盖成出类拔萃的百层大厦比盖个小平房要难一百倍,盖了一大堆小平房又怎么样?可我这小泥瓦匠除了盖小屋没有别的大本事啊。说到底,能力和野心限制了。
不过,我等完成200万字后,是要策划一个大块头文章,成就成,不成算了,这毕竟和干大工程还是两码事,大工程垮了,烂尾了,损失的是真金白银,我弄大文章半途而废,四不像,无非让别人笑话几天,什么损失也没有,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万一写成了,甚至还可以,那不挺好吗?
历史传记式的长文可能比较好写一点,先花一个较长的时间反复研究相关资料,研究透彻,之后再进行人物,事件,情景的具体化,尽量多设计一些冲突,无非发生丶发展丶高潮丶结局这模式,核心应该还是人性和利益的冲突。局部的小冲突不断迭加和整体的大冲突不断形成和上升,互相交织,最后猛烈碰撞丶不可调和,只有用武力和生死相拼进行终极解决,结局总是归于平静,风云变幻的历史就这样暂告一个段落。
大作品其实关键是情节,记叙,描写,抒情,和散文的语言完全不一样。散文像精致的玩具,美艳的花朵,作者好的表达也能尽显个人的独特风格。长篇美在宏伟的结构,和生动的场面,即使伟大作家在长篇里也没有个人的语言风格,如《红楼梦》里没有语言风格,《水浒传》也没有语言风格,他们不玩文彩,只关心场面和情节的精准生动,和全局的把控。《滕王阁序》和《红楼梦》的语言风格有天壤之别。让王勃写小说似乎不可想象,但这依然不能否认他就是文学奇才,他的诗文每一句都尽显才华。鲁xun先生的杂文和他的《阿Q正传》根本不像出自他一人之手。写散文和写小说的确是两种才能。余秋yiu先生散文这么好,他用那散文风格写小说就难了。有人小说写的好,散文他不行。所以,各有所长,两种手艺,没有可比性。小说规模大,故事要完整,重在人物形象的刻划,要求略高点,难度要大些。
~哎,我有自知之明,散文还糊得过去,可以慢慢往下混,写大小说暂时是一种难以企及的愿望。有时没事把做长篇想着玩而已,散文,不受拘束地乱写一通最符合我的天性。永远当一个无名之辈成天自娱自乐也很好嘛,何必一定要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