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另一种形式的关注
《杨澜访谈录》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周星驰还在跑龙套时,香港一家报纸,对他的演技进行了点评,认为他这也不行,那也不中,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周星驰看到这篇评论后,就把它剪下来、裱了起来,工工整整地挂在屋中。
周星驰对杨澜解释道:“当我还是无名小辈时,有人认真看了我的表演,并做了公开点评,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感谢他,因为,批评是另一种形式的关注。”
周星驰功成名就之后念念不忘的,不是人们铺天盖地的赞誉,而是一名小报记者对他的批评。由此可见,批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带给人的正面能量,有着赞誉无法替代的作用。
记得初中学习作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宣读我的文章,这多少让我有些飘飘然。初三去外村复读,李双平老师批改作文时,给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评语:你的语言,成熟之中有一种艰涩!我反复琢磨这句话,当时虽然不大服气,却让我有机会反思“成熟”与“艰涩”之间的关系,并养成了逐字逐句推敲文字的习惯。
两种不同的观念发生碰撞而产生的思想火花,某种意义上讲,何尝不是闪闪发亮的金子呢?所以,批评不但是另一种形式的关注,也是一个人进步的必要途径。
小时候跟着父亲干活,无论是割麦种地,还是伐树锯木,父亲总批评我活儿干得不对劲儿。我是在父亲的批评声中,学会了如何劳动。父亲没有文化,他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以一种朴素的方式教育我成长。批评里面隐藏更多的是父亲对我的关爱,虽然那时我并不理解父亲的爱我之心。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批评人。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们在“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混淆了人和事之间的界限关系,认为批评别人就是贬低其人品,自然就隐瞒了个人的真实想法,从而也就失去了一次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机会。
一次与一位企业老板闲聊,他说:“会议讨论重大决策时,对企业帮助最大的不是一致通过,而是那些发对意见。”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反思。英雄所见略同的结果无非是惺惺相惜而已,双方在赞同声中并没得到多少收益。一个发表不同见解的人,如果非常有学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了解一下他的奇思妙想呢?一个没有足够尊重你的人,在你面前可能会显得有失绅士风度,但正因为无所顾忌,不加修饰的真知灼见才会像珍珠一样散落在他的言论之中。当你回避那些无礼的举动,剔除表面上的垃圾,得到的就是闪闪发光的金点子了。
黛比、福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一书中,论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请你首先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同样的,如果你想在别人的批评中有所收获,那么请你改变对批评的看法:批评,是另一种形式的关注。
2018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