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白茶,竟要两个多月出成品
近几年白茶日趋火爆,各界人士如潮水般涌入白茶市场。大小茶厂纷纷绿该白、红改白,小工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直接导致了今年高等级白茶原料价格翻倍。
原料涨的厉害,高等级白茶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于是越早出成品,越早出手,便能越快回笼资金。见过最快的,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出成品,原料收来,直接上萎凋槽,加热风吹,一天就干,再拉火烘干,便可以上市了,快的像是脱水蔬菜。
然而偏偏有些人,不紧不慢,不急不躁,等别人都清仓卖完了,他才出第一批成品,着实令人佩服。这位朋友的朋友,深谙白茶之道,今年白茶首采在三月份,前几天才出第一批成品,说明这位朋友的工艺周期至少在两个月以上。
敢用这么长时间做白茶的朋友不多,而敢把周期拉这么长的师傅,才是真懂白茶。通常大家都认为白茶只经萎凋和干燥,自然萎凋最多三天三夜,再花几个小时烘干,一批茶出成品一周顶天了。然而要出真正的好茶,还真非得一两个月。
一款好茶,除了萎凋与干燥以外,还需要充足的时间走水和自然转化。有些人就疑惑了,萎凋不就是走水吗?的确,萎凋包含了走水,然而萎凋并不能将水走透,走水的过程伴随的是物质的转化,过早干燥的白茶往往滋味寡淡口感生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水不透。
就像很多茶友概念中新白茶往往青气重,那是因为没喝到工艺周期两个月的好茶。那是不是就是把茶存两个月呢?要是这么理解,那么就不用现在才出成品了。
白茶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包含很多机密和技巧。所以需要传承,属于国家非遗项目。萎凋过程几层干并筛,并筛后什么时间收拢,何时日晒,何时封箱等等等等,各家都有各家法门。
正如我们今年的白茶,萎凋走水充分后,收拢堆放了十天左右才进行日晒处理,日晒后又堆放半个月才进行最后的干燥。整个工艺周期下来基本都在一个月以上,有些甚至也超过了两个月。期间还需要不断的观察变化与转化,查看香气、滋味是否转化到位。只有给茶足够的时间才有可能出好茶。
白茶因不炒不揉,不促进也不抑制活性酶对物质的转化,为了获得最佳风味口感,必须给茶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其内在物质充分转化。有些人说:那做好后存起来慢慢转化不就可以了吗?
非也,白茶一旦干透,含水量降到低点,转化就变得极为缓慢,何况打包后,茶叶处在密闭的小空间里,空气无法对流,含水量极低,工艺周期内几天的转化或许就抵得上后期存储的几年。
香气自然,口感柔和饱满的好茶一定是工艺到位的,工艺到位的必要条件一定是时间要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