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完整、最实操的器械GMP文件解读与落地建议

2017-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耳医苑长

这一版的质量体系文件我第一次拿到完整版的时候,被震撼到了。

柯南拿来给我签字,我草草翻了一下,决定不签,我很好奇怎么会这么厚实,想完整拜读下这一稿。

这一稿,我们管代带领质量体系团队干了几乎半年的时间,也会是管代退休前的收山之作。

我带回CBD后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把文件的脉络梳理清楚,挑了几个我感兴趣的板块认真读了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认知。

没有足够大的桌子

1.这一稿是最系统、最完整的。

这一稿共计十二卷,也就是从十二个方面对质量做了要求,涵盖非常广泛,公司各部门都从采购、仓储、生产到市场、甚至财务都在其中能找到与自己相关的内容。

汗牛充栋的质量体系

更重要的是在主要业务板块,又以“程序文件”说明了整个业务部门的轮廓,用“规程”说明了某一类事件的流程,再用“标准”指出关键步骤的具体要求,还根据实操给出了“表单”。

以生产管理为例

2.这一稿是最通俗易懂、最接地气的。

这一稿,还是以国家标准的170多条验收标准为蓝本来编写的。但不限于国家标准的验收点,更根据实际操作,加入了关键工艺的管控,并提升了要求,国家标准只是基础。

甚至对同一车间换批次、换产品的清场过程都做出了操作步骤与验收标准。

表单也根据我们实操做了大量的优化和简化。

3.这一稿的写作依然有瑕疵,量化程度不够

举例,在生产管理里有“适时”“及时”这样的词汇,无法量化,是不是可以改为“生产计划实施的24小时前”。

不然,还是会出现衔接问题,原料仓促进厂、生产急的不行就敢拉进车间的行为杜绝不了,根本不会给验收留出足够时间

在设备管理中封口机操作流程里也有“相应温度”,是不是可以明确到“220℃”。

没有量化,就没办法形成标准,明确才有力量。



这一稿该如何执行?

这一稿代表我们近年质量体系的最高水准,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看一遍都要好几天,如何能落地?不可能全部人员都关起来培训,学透了再实施。

我建议有三。

其一,质量体系小组成员,要把书读薄.因为这套体系是你们在一休哥的带领下编写的,细节你们懂,但整体逻辑你们未必清楚,特别是要把框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其二,各部门主管人员要把书读厚,我所指的是要把跟他有关的内容摘出来,让他们根据实际流程把具体参数更加具体化,并开始做生动化,如做成图文、视频等文件,总之和我们今年强调的“镜像化”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拿来就能用的质量体系文件,不仅仅是指导性,更是实操性文件。

其三,和绩效考核结合

解决了镜像化要求的量化和生动化,才可能和绩效结合,基层管理者推进才有力量,做事的人才有压力,这套体系做出来的每个结果和每个人每天的收入挂钩,才可能落到实处。

质量体系说到底是用来指导实操的,价值在于长期动态管控关键工艺流程,拿出去就能复制另一个合格的工厂,不是用来应对药监局的检查,更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手脚的。

这套体系,今天的样子只是开端,还需要不断优化、生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改造这套纸质的,接下来要调整和开发新版本的ERP,结合OA和ERP,才真正能提升效率,为自动化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