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去赡养你们,我们的父母双亲?
随着中国社会已经逐渐进入老年化,子女如何赡养老人,老人如何被子女赡养,不觉已经成了一个看似“秘而不宣”,其实却是非常尖锐的社会问题。
无论是在新闻里,还是在现实生活里,每当我们看见那些没有被子女善待的老人,不管其前因后果是什么,大家总都是很齐心的一边倒的指责谮骂那些做子女的;有古道热肠者,恨不得把那些可怜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奉养。
中华民族是个崇尚礼仪孝廉的伟大民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父母生育了我们,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我们长大成人,其中多少艰辛?在他们行将暮年的时候,做子女的,理所应当赡养他们,善待他们的晚年。
但是,人性是复杂的,子女和子女不一样,父母和父母有时候也是不一样。有些孩子会令父母头疼不已,有些父母也同样会令子女苦不堪言。
注重自我,索求关心,透支儿女的亲情和孝心。出去倒垃圾,看见对面陈大姐竟然没有去上班,好像刚从外面回来的样子。陈大姐是家商贸公司配发货负责人,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连孩子高中陪读都是她老公停薪留职去的,今天不知道怎么有空在上班的时间跑回来?
打过招呼问过好后,我便问陈大姐今天怎么闲了?陈大姐立刻露出一脑门子官司的样子,烦躁的说道:“别提了,我是找人替班的;我爸又四处打电话,说他和我妈都病重的很,病的不得啦……你知道,我们姐弟四人,就我一个在老家。这不,我刚上班,上海的二妹,深圳的弟弟,苏州的小妹电话都不停的打过来,叫我赶紧回去看看老俩口怎么回事?要不要送医院?他们要不要马上赶回来?”
我一听,也赶紧说道:“或者叔叔阿姨真病重了呢,你是要赶紧回去看看。”
陈大姐没好气道:“我刚才回去看了,老俩口正在家里高声大语的说话,该吃吃该喝喝,该吵架吵架,我真是从哪都看不出他们“病得厉害,病的不得了啦……”。问我爸,竟然轻描淡写地说,这几天他和我妈都有些伤风咳嗽。”
我听的笑了:“叔叔阿姨是不是想和你们要钱用?或者感到寂寞,想你们常回来看看,所以才会这么说?”
陈大姐叹了口气:“可能吧。但他们其实并不缺钱呐。我爸妈今年才六十多岁,不是真的很老。叫他老俩口去深圳给儿子带孩子,又不愿意,嫌大城市吵。这几年,我两个妹妹和弟弟因为在外面,经常打钱回来给他们用,过年回来还会另外给。我也是,逢年过节给了不算,每个星期天回去都要给他们买东西,吃的用的。总是尽可能的满足他们,你知道,我们现在都能挣到钱,也愿意叫老人生活的好点,可他们就是不肯安静的过日子,隔三差五就要闹这么一出。无论是伤个风感个冒,咳嗽几声,还是不小心扭了一下腰腿,都是不得了的大事。每次给我们姐弟打电话,张口就是“我和你妈这几天又病的不得了勒。”或者便是,他自己最近病的厉害,我妈病了很久了……听得我们头皮都发炸,回去看看却又嘛事没有。一年到头搞的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人心惶惶的,你说烦不烦?”
举止异常,心智迷糊,行为不可控制。隔壁李师傅又接到派出所电话,他老娘又和人闹到派出所去了。
李师傅的母亲年轻时据说是个美人,却不幸嫁了个刚愎厉害的丈夫。丈夫为了辖制住漂亮的妻子,动辄非打即骂,吃了大半辈子的苦楚。渐渐地儿女长大了,都护着母亲,厉害了一辈子的老头子才不敢怎么欺负老婆了。
后来,老头子去世了,尽管儿女都非常孝顺,身体硬朗的老太太为了不给儿女添负担,还是坚持自己单独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温顺善良了一辈子的老太太最近却频频闹出一些叫人想不通的事情来。
第一次是这样的:老太太有个多年的好朋友,也是一个老太太。两个人从年轻时就处的好,相互帮衬。老了也经常在一起聊天,今天你来我家看望看望,明天我去你家坐坐。
那天李师傅的母亲去好友老太太家,好友老太太殷勤的留了饭。吃了饭过后,李师傅母亲回去了。
过一会,李师傅母亲又返回好友老太太家,并且问人家:“老姊妹,我刚才放在你家饭桌上的钱包你可看见了?”
好友老太太吃了一惊,立刻摇头否认道:“什么钱包?我没有看见,你何时把钱包放在我家了?”
这下李师傅母亲就不依不饶了,大闹了起来,非说自己钱包放在好友老太太家餐桌上,里面有七千块钱,定是被好友老太太偷去了,并且执意要人家赔给她。
可怜另外一个老太太根本就没有看见什么放了七千块钱的钱包,却被这个多年的好友逼着赔钱,气得嚎啕大哭,拉着李师傅母亲跪下赌天咒地,不可开交。
最后,对方老太太的儿女只好选择报警。
从那以后,李师傅母亲好像赖人拿她“钱包”上了瘾,隔三差五就要闹一次。不管是邻居还是亲戚朋友,真是逮谁赖谁。因为无凭无据,从来也没谁赔过她钱,可身为她的子女们,丢脸不说,简直不知道拿她怎么办才好。
居功倒嗦,固执偏激,心思不可理喻。张叔的父亲瘫痪之后,身为独子的张叔夫妻毅然关掉在深圳经营了多年的汽修厂,专门回来伺候老父老母。
张叔个性开朗,张婶也不是那种钱心很重的女人,丈夫说生意不做了回来伺候爹妈,她二话不说,立刻就跟着丈夫回来。
张叔还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四个姐妹说了,虽然父母只有一个儿子,但是赡养老人的重担不能叫兄弟一个人承担。兄弟为了照顾爹妈,大把的钱都不挣了,所以大家应该自觉尽做女儿的义务,便是不把老人接来家伺候,赡养费还是要给的。
于是,每个女儿每年拿一万出来给张叔,加上老俩口社保金,可以确保张叔夫妻不赚钱光伺候爹娘也衣食无忧。
看起来没毛病,皆大欢喜。
矛盾很快就出来了。
张婶是个非常爱干净的女人,只从回到家里,每天都是不停的洗刷打扫,整个家里里外外都被她收拾的焕然一新。
公公虽然卧床,婆婆身体却很好。张婶告诉婆婆,公公用过一次的尿不湿就扔掉,她自己大便的马桶及时倒,免得房间空气难闻。婆婆口头答应着好,扭脸却把老头子用过的尿不湿挂在阳台上晾晒;婆婆一辈子节俭惯了,用了一次的尿不湿不舍得丢,想晒干了好接着用。
大便的马桶也不愿意倒,她叫儿子倒。儿子有时候不巧不在家,她干脆把大了便的马桶拎着放在儿子媳妇的卧室门口。
老头子虽然瘫痪在床,头脑却很好用。如果张婶和丈夫说话的声音要大了些,就骂道:“xx你厉害什么?你的孩子还不都是我们做爷爷奶奶带大的?你们的房子也是我做老子的买得,现在还是我们老俩口养活你们。不是我女儿给钱,不是我们老俩口的钱,你有这么快活吗?”
挑唆老太太去和儿媳吵架,“你自管去和xx吵,她不敢骂你也不敢打你,叫她天天厉害我儿子!”
老太太又是个不明事理的,竟然真的去和媳妇闹,动辄便蹦天撞地的大哭大闹,有时候滚的一身泥水,经常莫名奇妙半夜半夜的哭嚎。
闹了半年,婆媳关系越来越恶化。张叔的姐妹们不乐意了,我们给了这么多钱,兄弟两口子不好好伺候,家里还天天干仗,原来孝心都是假的。
姐妹几个一合计,干脆叫兄弟拿一万块钱,把父母接到最孝顺最有耐心的三姐家里伺候。
三姐两口子,老公是教师,为人师表,脾气有名的好,人通情达理,之前都是他们两口子最勤快往家里跑。三姐夫更是常年坚持为岳父理发,翻身擦洗,把老人抱到楼下晒太阳。
三女儿收拾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把爹妈接了过来。
瘫痪的毕竟是父亲,开始都是三姐老公照顾。但是时间久了,三姐还是感觉有些过意不去,在老公忙的时候,便自己为父亲翻身擦洗。为了父亲不尿在床上,她戴了皮手套,像照顾婴儿一样伺候父亲便溺在夜壶里。
每天更是变着花样搭配父母的餐饮,想着叫父母过的舒服顺心些。
有天三姐两口子从外面回来,听见父亲在房间里对母亲说:“我们还是不能在老三家住,三个女儿给三万,儿子又给一万,还有我们老俩口的钱,都被老三得了去,我们儿子可就没钱了。老太太,你先和他们闹要回去,等你回去了,我也就能回去了。儿子的家业是我们挣的,老虎不离山,在丫头家总归不算事。”
三姐气得一下子推开父母的房门,大声问:“爸,妈,你们在说什么呢?”
老头老太太面面相觑了片刻,却打死都不承认刚才说的话。
但是从那以后,老俩口竟真的又闹起来。先是老太太哭闹说三女儿没良心,偷了他们老俩口多少钱。老头子更是恶心,各种挑剔饮食,故意把大便拉在床上,用手抓自己的大便在墙头上涂抹……种种糟践。
结束语:在父母老去的那一刻,差不多每个做儿女的都是孝心满满的,都想做个人人赞誉的孝子。但是老人却不像孩子,孩子的心智是逐步成长的,老人的思想却是越来越僵化。当我们看见那些似乎很“可怜”的老人同情心泛滥的时候,说不定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几个早就焦头烂额的子女。
俗话说,家中无小夸干净,家中无老夸孝心。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善待老人,也需要老人们多些克制理智,多体谅自己的儿女一些,让自己的晚年尽量安静从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