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希腊罗马人的饮食方式过一生,会是什么样子?
成书于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之间的《荷马史诗》除了歌颂民族英雄的功绩以外,对古希腊人的饮食结构,饮食群体、宴会场景均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它们共同构成了古希腊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描绘的关于饮食的种种内容,反映出的不仅是那时的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更是古希腊社会包括经济、政治、人文、制度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在轻松明快的历史科普读物《古希腊罗马留下了什么》一书中,美国历史系教授格雷戈里·奥尔德里特与艾丽西亚·奥尔德雷特,将古希腊、古罗马遗留的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书中讲道,阳光充沛、温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古希腊饮食文化,并与当地出产的农作物相契合。古希腊人将饮食分为三类:主食、副食和饮料。贵族的主食通常以产量较低的小麦面包为主,大麦磨成的面包则是给平民和奴隶吃的东西。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完全摒弃了副食,呼吁人们多吃主食,否则就会被冠上七宗罪中的“暴食”之名。但为了回应时人对其中没有副食的惊讶,理想国中的人被允许食用当时广泛种植的橄榄、蔬菜和豆类。但事实上,除了家养的猪、羊,以及偶尔能猎获备受青睐的野味以外,平民阶层很少有途径能享用其他肉类。
西汉建元二年,张骞通西域带回了珍贵的葡萄种子。从此,中原腹地的古代人也能够如同西域人和古希腊人一样享用美味的葡萄酒。但在当时的古希腊,人们作为饮料日常饮用的葡萄酒并不是发酵后的葡萄酿制的,而是兑水后稀释过的,淡而无味。
《荷马史诗》记录了最早出现葡萄酒的神话传说,讲的是古希腊传奇英雄奥德赛遭遇海难,误闯入独眼巨人的山洞中。后来奥德赛将葡萄酿成美味的葡萄酒灌醉了巨人,并乘机刺瞎了他唯一的眼睛,才得以逃脱。所以,古希腊人将葡萄酒视为人类智慧的源泉,至高无上的美好象征。关于这一象征意义,在后世出土的陶器残件与断垣残壁的建筑物上随处可见。
或许很难想象,当我们在意式餐厅撕下一大块面包,蘸着橄榄油,喝着葡萄酒,尽情享用地道的地中海美食时,实则这个套餐却是当时古罗马穷人和奴隶的主食。反而今天备受青睐的北方蛮族日常实用的红肉、奶酪和啤酒却被古罗马人视为野蛮的象征。
与多元化的现代饮食相比,古罗马人的饮食结构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均衡而健康的,穷人多以洋葱、萝卜为副食,富有的古罗马人则多食用韭葱、黄瓜、蘑菇、西兰花、无花果、卷心菜等绿色食品,对海鲜更是爱之深切。贵族阶层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及虚荣的炫富心理,天上飞的火烈鸟、地上跑的睡鼠、水里游的濑鱼都成为了他们趋之若鹜的盘中餐。
衣食住行是自有人类生存以来最为重要的四件事。除了饮食,书中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家庭结构、建筑科学、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流行文化、文化同化等方面皆一一做了阐述。让你足不出户,便可尽情穿梭于古希腊罗马的时空机,一览千百年前的地中海地区人类生存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