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文字的表达写作赚钱

“娘炮”误国?究竟如何看待“娘”之审美?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1155人  小茗说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抄袭者后果自负。


近期公众对“娘炮”的关注度和讨论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开学第一课》后,网友们对节目中出现的“小鲜肉”几乎是清一色地讨伐、批判,高喊:

少年娘则国娘!

那么,“娘炮”是否真的误国?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愈演愈盛的“娘”炮之争?小茗经过数天的资料收集整理,力求站在一个客观中立的角度,对此现象作以解读。

一、“娘炮”之风何来?

娘炮一词,出自于11年前一部台湾青春偶像剧《我要变成硬柿子》的台词,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意思就是说他生性软弱,怕事如女人一样。

可见,如今人们批判的“娘炮”与其原本的定义有明显不同:该词原本强调的是男生的性格和言行过于阴柔,与长相好看无关,不能因为男人长得好看而将其称之为娘炮。

但如今男星涂口红、化眼妆、戴耳钉、染头发、戴手链,给观众一种“安能辨我是雌雄”的感受,于是有人便称:“这不是娘炮是什么?”

在近期不断发酵的舆论中,鹿晗、吴亦凡、TFboys、蔡徐坤、朱正廷成了活靶子,网友指责他们带坏了中国的下一代,如果未来的青少年都像他们一样画着男不男女不女的妆容,那中国岂不完蛋?如此云云。

小鲜肉男星们之所以激起众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挑战了很多人的“男权审美”。他们认为男人就应该有传统大众普遍认可的“男人样”,外表应该糙一点、粗犷一点,身材要健美,性格要阳刚血性,而不应该是现在的精致、单薄、软萌属性。

有些自媒体抓住了人们的痛点,借此话题将“娘”上升到对国家发展和孩子未来教育的影响上,收获了更多原本并不关心明星娘不娘的网友的支持。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前期一边倒的讨伐之声后,出现了反对批判“娘炮”的声音:

双方交战,不亦乐乎,收割了吃瓜群众们一波又一波流量。

简单总结下,批判“娘炮”的人认为:媒体大肆追捧“娘”文化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害。

反对批判的人认为:娘不娘是每个人自由的选择,社会要包容,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恶意攻击,对这一类人造成歧视和伤害。

那么,“娘”究竟有罪否?还是说,目前的争论其实只是披着“娘”的外衣的而已,本质另有其他?

二、少年娘,则中国娘……吗?

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一个人娘不娘?

目前来说好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多地还是依据个人感受。也就是说,我觉得你娘,你就娘。

这就出现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北方男人会觉得南方男人说话细声细语,过于温柔,所以“多是娘炮”,老一辈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贴个面膜、出门打伞、一点重活都干不了就是娘,肌肉发达的健身达人可能会觉得纤瘦的男生娘娘腔……

这如此复杂的“娘炮”鄙视链中,很可能前一秒你还在嫌弃别人娘,下一秒就被一个比你更man的男人骂成“娘炮”。

曾经蔡国庆因为声音温柔被人骂“娘”,唐国强年轻时被人称作“奶油小生”,就连吴京当年也因为长相过于清秀而痛失诸多机遇。

事实上,我们应该要清楚一点,女相≠娘炮

我们应该是把“看起来娘”和没有男人气概分开看待,男子女相不等于没有男人的担当,一个是自身的审美和个性选择,一个是内在的品性气质,梅兰芳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从来没有一个权威或者结论能将两者化为一谈。

要论身材,鹿晗很早就开始健身,现在的肌肉可能比很多自诩很man的人都要好。

要比才华,朱正廷8岁开始习舞,曾多次在舞蹈比赛中取得过第一名,当年以中国舞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

要说正能量,公正地讲,TFboys近几年一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青少年中树立榜样……

这些被人骂作“娘炮”的明星,过得比很多人都要积极向上。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书《今日简史》中讲道:群体思考并不代表真相,公众主流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观点。

人类很少真的自己思考,而是以群体为单位思考。当人们陷入到对“娘炮”讨伐之争的狂欢时,我们是否能意识到哪些是自己的真实看法,哪些是无良媒体为了流量利益所煽动的谣言?

现在自媒体对“娘炮”群起而攻之,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的表达,它们只为撩动读者的情绪借此赚取流量和关注,却失去了最应该有的谨慎和公正。

那么,少年娘,则中国真的娘吗?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过于偏激,也过于绝对化。

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单靠几个明星就把所有中国男生带娘,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全文是这样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太多人只知道怼“少年强则国强”,却绝口不提后面的几句,因为“智”、“富”、“独立”和“自由”,大半是他们未曾重视甚至拥有过的东西。

所以把中国未来的命运强加在几个鲜肉明星身上,本身就是在偷换概念,那些高喊“娘炮误国“的人,根本就没有那个心思去研究怎么强国,他们要的,只是噱头和流量。

三、全民娱乐,娘炮背锅?

需要警惕的是,“娘炮”审美成风的背后少不了资本的推波助澜,当媒体和资本大肆鼓吹阴柔之美之时,这股“娘”风背后就参杂了太多的意味,变得不那么纯粹。

如今的这场“娘炮”之争,往往会让人想起多年前公众对“杀马特”、“非主流”、中性化(李宇春为代表)、“小鲜肉”的抨击。这一场场讨伐,本质上是主流审美对“泛娱乐化”的抵制和排斥。

“杀马特”“非主流”“娘炮”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个人的喜好和追求,但当它们被资本裹挟着走上娱乐舞台,想要引领全民审美和流行文化的方向,就必定要接受来自全社会的审视,这其中自然也会包括批评。

如今人们对“娘炮”的抵制,本质上是对“娱乐至死”的隐忧。

那么,作为争端焦点的“娘炮”群体,究竟应不应该为这次讨伐背锅?

显然不。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越来越尊重多元。

判断一个人的品性,应该是看他做的事而不是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个人喜好甚至审美取向。

我们不能根据一个男生化妆就推断出他没有男人的担当,不能根据一个女生穿着暴露浓妆艳抹就认为这个女生轻浮不检点,不能根据一个老太太涂口红就去觉得她为老不尊。

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必定能接纳并鼓励不同的审美和生活选择,对“娘化”现象应该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

第59届欧洲歌唱大赛冠军莱维斯,因为留着络腮胡子扮女装的奇葩造型备受争议,他说:“我选择络腮胡女士的扮相,就是要向全世界展示,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只要没有伤害到别人,你这一生想做什么都可以。”

娘和阳刚都可以接受,但前提是要做自己。我们可以支持尊重那些“莱维斯似”的选手,因为那是他们自我的追求和选择。但现在部分的明星们,本身个性并非如此,为了赚取流量,迎合口味,明明是直男,却要打扮得无比阴柔,拗成大家喜欢的样子,展现出来的更多是让人觉得商业化媚俗的一面,这就成了畸形,入了歧途。

审美的多样性在于多样和创新,而不是全部跟风变成娘炮。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多元社会需要包容》一文中说道:“凡事应该有个度,对‘娘化’现象,有些人担忧其蔓延也不无道理。如果青少年过于沉迷在‘阴柔之美’中,审美出现‘一边倒’的态势,那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不管如何,评判一个人娘不娘不应该成为他被diss的理由。一旦这样的言论成了主流和标准,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危机。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一所小学的老师,她向我抱怨: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说某同班男生是娘炮,这不是来自环境的影响吗?首先有人不负责任地发明了这个标签,周边人和媒体断章取义地使用,孩子们捡到了,也开始到处贴。试问小学的男孩子,胆小一点,声音尖一点,头发长一点,就是娘炮了吗?这对男孩子公平吗?这种环境下成长出来的女生,暴戾,傲慢,其实又极度不安全。最后的结果是男孩女孩都不能真实地做自己,这样的环境引导真的好吗?

一旦“娘炮误国”被人奉为圭臬,那么浸泡在如此暴力的网络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势必也会对身边的“娘娘腔”同学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公众对“娘炮”的辱骂和歧视,将成为助长校园欺凌的理论依据。这显然不是作为长辈所愿意看到的。

当《把这些“娘炮”当作四害除了吧!》这类语言偏激,煽动性极强的文章被疯狂转发,轻松突破10w+,我们是否应该反思,究竟是什么在误国?

是娘炮吗?还是那些为了流量和利益,毫无底线的舆论搅屎棍们?

是小鲜肉吗?还是人们面对舆论热点时表现的盲目跟风和不成熟?

四、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科学表明,男女之间超过80%的心理学特征是相同的。并且在剩下的20%内,个体差异水平远远超过了性别差异。也就是说,社会性别的期望是在流动的。

米歇尔·福柯认为,无论是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都是随历史的演变而变化的,是话语的产物。你无法永远紧跟潮流贴合着它走。因此不管社会如何改变,做最天然自在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公众时代,我们应该对自己说得每一句负责。我们应该尊重“娘炮”们的个人选择,可以不喜欢、不关注,但也不要参与煽动和谩骂。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和他是不是“娘炮“没有直接的联系。

在当代社会分工中,个人素质更多强调专业性的社会角色而非性别角色,“一个专业的投行人”或“技术水平高的程序员”的角色重要性远高于一个“写程序的男性/女性”。

一个社会能不能进步,和有没有“娘炮”没有必然联系。

一个幸福的国度就是每个公民都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

一个民族的兴衰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创新力和凝聚力。

和娘炮、女汉子没什么关系。

张国荣在歌曲《我》中唱道:“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尊重每一个人的自我选择,是我们最欠缺也最需要做到的。

虽然当年因《霸王别姬》的程蝶衣在生前饱受争议,但如今我们怀念哥哥,怀念的是他的才华,而不是娘。

那么,被媒体抨击的娘炮明星们,究竟能不能粉?

我觉得可以粉,但我们不应聚焦他们的“娘”,而应该去审评他们的真材实学。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他们的真正的才华和能力,才是被人记住和认可的唯一标准。

  - The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