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豆腐心repo
上一轮《杏仁豆腐心》来深圳时,朋友问我要不要去,我很傲娇的拒绝了。那时候还不知道蒋奇明这位奇演员,等后来知道的时候已经不巡深圳了,所以叫你知道什么叫高攀不起……于是这次端午小长假广州巡演,拖家带口地高铁过来,就为了能看上他一眼。
小剧场二人戏剧,全程无转场,无黑幕,无演员轮替,剧中的时间也是一个平安夜的晚上从男主角回家开始,与真实时间流逝一样度过了1个多小时(情节推进很久以后,我才留意到高悬在房间背景上的钟,按照剧中的时间跨过了平安夜的零时)。开场的时候蒋老师……不对,这时候已经是达郎了, 趿着鞋子咕咚咕咚地从观众席最右边的过道上场了。我在最右边的座位,突然就感觉到旁边有人路过,定睛看时只看到一个佝偻着的背影,那个邋邋遢遢好像直不起腰的样子,就是达郎这个人物给人的第一印象了。这是一部风格细腻的家庭生活剧,无论是推开窗子传来的风雪的声音,轨道电车驶过时断续亮起的红灯,还有微波炉微微转动的嗡嗡声……明明是普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但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时候,就仿佛在看新海诚的动画一般,脑海中会浮现出被晚霞点缀成绚丽色彩的天空,舞台仿佛有了“物品的质感”,那鲜明的印象和演员的表演毫无破绽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了用戏剧这把刷子描画的生活的样子。
达郎是个吃软饭的男人,恋人小叶子靠着在便利店打工来维系两个人的开销,故事从他们已经决定分手,各自搬出去住开始,用对话一点一点地勾勒出他们这7年来的生活,小叶子因赌债卖掉房子的父亲、离家出走又再婚生下女儿、现在已经老年痴呆经常走失的母亲、他们失去的孩子……如果放在电视剧里可以磨磨唧唧演上三十集的内容,被精巧地放进了一个多小时的容量里,而又丝毫不觉得臃肿和草率,这是剧本的功力。小叶子的扮演者孙书悦也很让人惊喜,我一向对国内某些戏剧中对女性的模板化表现非常反感(对我说的就是某麻花),那些被“男性凝视”所淹没的刻板印象要么是性感尤物,要么是疯癫婆娘,要么是清纯少女,而真正贴近一个女性角色的内心,去刻画和描写她的挣扎,她的苦痛,她的纠结……的挑战,在我的印象中看到的是极少的。这也是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去做了布景细节的呈现而仍不显得突兀的原因,演员的演技能够融入到这种对细节近乎强迫的要求之中,这是对舞台整体把控的考验。孙老师饰演的小叶子是一个内心怀抱复杂情绪的女性,命运给她带来接连不断的打击和创伤,但她依然寻求爱,寻求救赎之道,没有被压垮,支撑着自己的生活。她有时乖巧,有时任性,有时坚强有时脆弱,戴上熊猫头套念着契诃夫文字的样子,又美好又惹人怜爱。孙老师争取到了观众的心,她能够驾驭这样复杂而精微的情感表达,所以我相信宣传单页上说的“只靠剧本朗读会就让观众来看这部剧”是真的,我自己也同样深深被吸引。
接下来……闪开,我要开始吹蒋老师的演技了!开场时漫长的无对白表演,在屋子外面挂上牌子,仿佛很冷似的跺着脚的样子,还有从头到尾不停地擦桌子收拾东西温酒吃东西的动作……都十分生动,让人觉得丰富的信息扑面而来。表演并不是记住台词后在舞台上念出来就完了,如果那样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去看剧本呢?一个好的演员会带来对生活质感的重新解读,看着他,不会觉得这些细节“无聊”,反而吸引人不断地想要继续看下去,看他如何表达。达郎说话的时候有时喜欢带一点娇嗔的口胡,但是又如此可爱,被吐槽能不能不要重复两遍“为什么为什么”的时候,又临时改成了“为什么……呢!”引得剧场里一阵大笑。原本无精打采的宅男的样子,在提到“伊势酒店的那一晚我想要你”时,眼神突然明亮了起来,那个渴望直直地从眼神和神态中传递了出来,而又不觉得尴尬,仿佛观众这第四面墙不存在一样,仿佛这就是发生在这对男女真实而隐秘的生活空间之中的故事,我们观众才是这个场域的闯入者,每一道视线都悬浮于他们所营造的结界之外,他们的专注与心无旁骛让我们也忘记了此身的存在,成为“上帝视角”,而不是时刻为舞台上可能发生的纰漏捏一把汗(对我说的就是某些新手演员,详见其他REPO)。
中途不停地看蒋老师吃东西吃东西……吃东西,看得我们都饿了。从来都没觉得关东煮小米果还有杏仁豆腐会这么好吃的,看别人吃比自己吃还香的样子。这里我要再来吹一下临场应变这件事情。本次演出至少发生了两个意外,一次是小叶子大力关门时门上的铃铛掉了,当时我迅速在脑子里思考着:每次演出铃铛都会掉么?还是小叶子要掌握力道,摔门摔到刚好让铃铛掉下来?或者这其实是一次舞台意外?但两个人如此震惊丝毫不慌看着不像啊?小叶子就一边继续念着台词,一边把铃铛捡回去挂上,全程没有一点节奏上的破绽感。另外一次是其中一盒杏仁豆腐被撕开时瞬间喷射出老远,于是我继续以上思路的思考:两个豆腐一个会喷一个不会喷?怎么挑出来的?接下来蒋老师连惊讶的表情都没有露出,就很自然的拿起抹布把弄脏的桌子擦了又擦,结合他前面反复说的我就是喜欢做家务啊,还有回到家就东搞西搞地收拾,这些动作也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正常演出结束后我们在群里问看过其他场的观众这两个情节是每次都会出现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说这是意外。看得多了观众就能够分辨到底什么是突发状况,尤其是二刷三刷的剧目,哪句台词用的不一样也能一下子意识到。上次看《黎明之街》,男主角本来应该说“我已经四十岁了,我的人生已经过了一半”,结果说成了“我已经二十岁了,我的人生已经过了一半”,引起了下面观众一阵窃窃私语,之后因为发现自己口误,念台词的部分也迟疑了一下,这就是“能够被看出是意外的意外”,而本次的两个突发状况,是“无法被看出是意外的意外”,我还是只能说,是演员的功力让他们做到了这一点,我爱这份镇定。
全场让我落泪的部分是他们谈到了火化婴儿的那个桥段。无独有偶,我曾经在咨询室中接待过一位失去了女儿的父亲,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场景,他看到那个小小的胎儿被盖着头,想要掀开看一眼却被护士阻止,最后他得到了一张收据,上面写着“婴儿火化费”,他失去了女儿,和她唯一的连接只有一张收据,这沉痛的悲伤,我再一次在这个舞台上体验到了。
那些生活赠与每一个人的苦难,我们都无从闪躲,只能硬咬着牙顶上,但那些悲痛是可以被救赎和升华的,当我们用戏剧用艺术的方式去处理它们,就得到了一个与他人共同哀悼的机会。而我们也要感谢得到了这种被神祝福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把那些用语言无法填满的空间用戏剧的方式去呈现,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形式的真实,有时候我们不仅仅需要对着文字想象,我们也需要真真切切地“看到”才能够得到抚慰。舞台就是这样的场所。
后半场一直默默地抹眼泪的小蒋老师好可爱,对不起对着一个大男人却只能用可爱这个词来形容,从后面看上去耳朵也一直都是红透了的。情节推进到他要压倒小叶子,突然把裤子拉下来露出了粉色的内内……也是每一场演出都要穿好准备好的吗!!所以是不是偷偷准备了很多条同颜色的!(一个耿直的微笑.jpg)
其他还有很多细节,涉及到剧透就不详细说了,总之这是一篇毫无重点没有借鉴意义的REPO,随着自己的心情乱写一气,但是留在这个夜晚的愉快又感动的体验已经渗透进了记忆,希望大家可以走进剧场感受这部剧的魅力。蒋老师,10月份武汉拉赫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