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产品到好卖的产品
十年前,王老吉进攻温州市场,它成为宴席的必备。
定位专家说,那是定位的功劳。
其实,那时,在温州有两样东西是宴席的必备,一样是王老吉,另一样是春旺花生。
一个产品畅销,有好多原因,谁也说不清。
但是,持续畅销,那你必须说清楚。
据说,蒙牛刚推出高端奶时,连续三个月不见销量。
卖场要对蒙牛下逐客令。
很多营销人员,埋怨产品有问题,包装有问题,定价太高,等等。
牛根生说,再坚持一下。
结果,到第四个月,市场全面开花。
一个产品畅销,需要定位。
定位有没有效。
要靠战略配称支撑。
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单单一个市场调查环节,就有很多陷阱。
上世纪八十年代可口可乐公司一度面临着竞争失利的境地,市场销量被曾经远远甩在后面的百事可乐超越。
经过消费者测试,可口可乐公司将这一切主要归因于对手采用了更甜的配方。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终于痛下决心,仿效竞争对手,更改这个“错误”,推出配方更甜的新可乐,谁曾想,这一行为却激怒了买不到传统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新可乐一时成了众矢之的、短命产品,遭到消费者一致抵制。
可口可乐公司在推新可乐之前,也经过上万次的各类消费者测试,然后才依据测试结果,推出以为可以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新可乐。
然而,成立于世纪早期的可口可乐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美国的象征,是美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空气那样不易察觉却又不可缺少。
单单因迎合口味而断然停止生产传统可口可乐,消费者的愤怒可想而知。
“更好喝的可口可乐”输给了老可乐!
一个产品好不好卖,有多种原因。
如果把相关元素完善了,也会有不好卖的结果。因为新产品的成功率只有3%。
为什么?这不是策划不到位,不是营销不系统。而是消费者天生排斥新产品。
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部分营销人熬不过去。就自动撤兵了。
所以,宝洁宁愿以高出实际资产几倍的代价收购一个成熟品牌,也不愿创新品牌。
在营销领域一直存在两大学派——产品学派与品牌学派,这两大学派之间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产品学派的人相信,每一次营销战役最终的赢家,必然属于那些更好的产品。
试问一下:谁是最好的功能饮料?
答案毋庸置疑,红牛。
谁是最好的咖啡?当然是星巴克。
谁是最好的智能手机?答案显而易见是iPhone。
因此,按照产品学派的观点,如果你想打败红牛、星巴克、iPhone之类的市场领袖,就需要开发、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然而,这是错误的!产品派错了,他们经常在市场上输的体无完肤。
好产品和好卖的产品
很多商家认为,好产品一定卖的好!
其实,好卖的才是好产品!
消费者凭什么做出购买决策?他们知道每家产品的好与坏吗?
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谁好谁坏,他们大多时候是根据“自己以为”的好坏来做判断的,于是,在他们的脑海里:买的人多的产品一定是好的!
事实上,科技的进步让不同产品之间的实际差别并不太大!!
谁能告诉我老板油烟机和方太吸油烟机谁好谁坏?
谁能闭上眼睛,喝的出百威啤酒和哈尔滨啤酒的差别?
谁真正比较过海尔冰箱和三星冰箱的优劣?
我告诉你:大多数消费者根本分不清产品好坏,要使他们做出有利于你的购买决定,不要在产品上白下功夫了,而要去在他们对产品的认知层面上下功夫!
无论你做出多么好喝的咖啡,你也很难让你的产品在认知上超越星巴克!
来看看老板吸油烟机是怎么在认知上下功夫的,没错,用了三个字——“大吸力”,产品还是老产品,加了“大吸力”三个字,输给方太20年的老板,第一次在吸油烟机销量上超越了方太!
高品质和首想品质
购买的真正驱动力不是实际上的质量,而是人们观念上的质量。
一个公司的成与败,观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实情况往往是,互相竞争的产品大致都差不多。即使有质量上的差别,也很难测量。然而,人们对于某种产品质量的观念,却是千差万别,很容易发现的。
强调质量并没有错。公司的确应该拿出最好的产品。但是,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树立高质量产品声誉是两回事。
质量好的产品不一定卖的好,具有首想品质的产品一定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