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四海,书途同归每天写500字读书

共读|2分钟给你讲明白一本90%的人都没能看完的畅销书——《刻意

2017-03-17  本文已影响340人  小龙女读书会

《刻意练习》是去年的畅销书,“刻意练习”是年度热词,好像大家突然从“一万个小时理论”变成了“刻意练习”,但是原著却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得下去,身边有不少朋友抱怨。

外国人写书,案例太多了,看不下去。

结构太乱了,啰里啰嗦。

啥呀,赶脚几页纸就能说明白啊,为毛编成这么厚一本书?

啥叫“心理表征”啊?我看半天也没搞明白!

……

本来几句话能说明白的事儿生生写了一本书,这好像是一种流行,外国人尤甚。

明明简单几个词就能说清楚的概念,非要生造出一个新的概念,好像这样会显得比较有逼格(“原创性”、“专业性”)。

并且啊,外国人很少直接告诉你怎么做,一定要用一大堆的事例反复论证,这样做是对的。

而事例呢又不像我们中国人商业必提BAT,其他的也都是各路明星,起码大家都混个脸熟吧。

他们举的例子就人名,我们都记不下来,又长又复杂,根本不是我们英文课本上的都是迈克、肉丝那样的……并且也不是我们熟知的乔布斯、马斯克、小李子这种级别……

我由于参加简书“共读”活动,只得硬着头皮逐句读完,今天就当回“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儿,用2分钟给你讲明白300多页的《刻意练习》到底是咋回事。




1. 从来不存在“一万个小时定律”。

有些专业领域远远不需要一万个小时;方法不对一万个小时也是白练;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也不呈正相关。


2. 世界上没有天才,潜力是可以开发的,天才是训练的产物,经过刻意训练,人人可以成为天才。


3. 有目的的练习,而不是天真的练习。

天真的练习:

基本上就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

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专注,有即时反馈,走出舒适区。

资料: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并且随着你认知的成长,这个区域是在不断扩大的。

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

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甚至学不到什么东西。


在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所以在这个区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是真正在学习。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所以,人处在恐慌区中也无法学习。


4. 刻意练习的特点:


▼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由导师和教练负责设计和监督方案执行。

▼发生在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并且跟随学习进度不断调整。

▼有意为之,要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的调整的努力。

然后严格对照“刻意练习”的特点、要求去工作、生活,你就能成为人生的赢家,balabala……

这样一梳理,是不是特简单明了?(图片来自网络)


BUT,书依然是五星推荐,这本书还可以作为育儿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