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砭法是我最爱自然科普

死神来临的前兆:休克!

2019-08-02  本文已影响40人  Dailei

文/Dailei
关键要有意识,关键要有意识,关键要有意识

01

如果医生给患者家属说病人休克了,那病人的身体状态危在旦夕。为什么休克总是来势如此汹汹?那是因为休克直接扼住了人体的命脉:心血管系统

按照官方的说法,休克是指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休克分类的特点

现代的观点将休克视为一个序贯性事件,是一个从亚临床阶段的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或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发展的连续过程。因此,应根据休克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休克的临床表现

02

什么是有效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的血量。有效则不包括停滞于毛细血管床及储存于肝脾等血窦中的血量,真正的有效是指在血管里可以自由流动,并且能为组织供氧和养分的那部分血液。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三要素

有效循环

休克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的复杂,目前靠谱的解释有:微循环改变、代谢改变、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

接下来就让我们聊聊微循环的改变,去体会一下机体是如何与不确定的环境斗智斗勇的。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而这一功能就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

所以,如果微循环障碍那就会导致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受损,养分运不进来,废物排不出去。然后废物不断蓄积就会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大面积受损。

微循环: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03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微循环的道路可不只有一条。正所谓狡兔三窟,才能活得长久。

图片来自网络

当休克刚发生时,机体会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微循环的调控。

微循环收缩期

人的身体就是这样,它很精确但一点都不脆弱,在任何环境下都尽可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血容量不够,那么就把之前储备的血拿出来。还不行,那就把组织内的液体重新汇入血管保证血容量。如果实在维持不住,那么就舍弃相对不重要的器官,丢卒保车,维持心脏和大脑的稳定。

但是调节终究是有限的,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机体就会进入失代偿阶段。失代偿实质是“小循环”运行失控,真毛细血管广泛性扩张,泛滥成一个比“正常循环”更大的“大循环”。

微循环扩张期

真毛细血管正常时20%开放,缺血脏器产生的大量酸性产物如乳酸的作用下,40-50%真毛细血管开放,血管床骤然增大,有效循环难以维持,心脑等主要脏器缺血。

微循环扩张期

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就进入了微循环衰竭期。因为长期缺氧,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大量酸性物质。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血栓形成,每一条都是非常致命的。

衰竭期 微循环衰竭期

04

机体的代偿让机体更加的坚强,不会立马一命呜呼。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掩盖病情,人们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预判和治疗。

对于休克,老师强调最多的就是关键要有意识,关键要有意识,关键要有意识。意识到休克的发生,意识到这种可能性,不要等一切明朗后才恍然大悟,那个时候就晚了!

对于机体的代偿,你怎么看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