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就别读研
01.
虽有遗憾,但也接受。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念头:“如果不是第一选择,其他是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复试被刷之后,把自己强制关机后开机的第一个念头。不选择再战,是相信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同时给自己过去的半年一个还算好的交代。
后面调剂,像走流程般被录取,说真的,就完全处于无所谓状态。当然,没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只是会觉得,遗憾是常态,不完美才是生活。
所以,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大概就是学会和自己和解。
02.
终于开始上课。
本科毕业后,一度还存有学生情结,总想再回到教室,回味一下做学生时候的无忧无虑。这大概也是因为受到了社会的毒打之后,才意识到,单纯读书的日子,简直不要太美好。
9.10号来学校报到之后,又可以做学生的这个念头才感觉到了真实。所以你看,人总是这样,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得到了,却又总在挥霍。果真还是那句话,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就像我们小时候盼着长大,而长大后,却总希望可以返老还童。
正式回归校园上课的这一周,一个字总结:累。我们的课程从早上八点上到晚上八点,中午和下午分别留了一点吃饭时间,其他的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课程排得特别紧,也特别满,而且还是连续上7天。之前还在跟老师们商量,一次上9天,或者直接一个月全上完。现在我想说,得亏没有安排一个月雷打不动的每天上课,不然估计上到一半,人就崩了。
03.
还在校园,却不仅仅是学生。
坦白说,在我没考研之前,我一度认为读在职的研究生,可能就很水。说难听点,就是花钱拿学历。而当我真正开始搜集资料信息,准备考研,且上岸在读了之后,才充分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认知错得离谱。
首先,在职研究生并不等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其次,非全一样要通过全国统考,要过国家线、校线、院线,完全就是跟全日制一模一样的选拔流程。唯一不同的就是,全日制需要住宿舍读书,而非全日制则可以边工作边读书。
所以,如果以后还有谁再说非全很水的话,那么请他自己来考一次,读一次,不然就闭嘴。
04.
破茧成蝶。
每个人读研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有人为了提拔,有人为了破圈,有人为了充实自己,有人为了提高学历。但其实说到底,都是因为我们更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才是源动力。
比起本科时候的懵懂,读研就更具目的性或目标性。在经历了工作和生活的打磨后,再次进入校园,我们都试图让自己“空”下来,去找找“自己”。在我看来,这比简单的就是为了拿个学历,更有价值和意义。
终其一生,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到头来,都是虚无。但这个追求的过程,一直都在拼凑着我们还未完成的拼图。读研即是如此,并不是不读研不行,而是能读研更好。
05.
不仅仅是读研。
之前发了一条关于考研的朋友圈,引起了不少圈内好友的关注。纷纷跑来跟我说,他们也想考研,一直想考,但始终没考。我完成了他们的心愿,无比的钦佩我。
其实我想说的是,曾几何时,我何尝不是现在的你们?我也佩服那些读研,甚至读博的人。但佩服终归只是一种情绪,我们要想的是,如何才能让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佩服的人。
想了就去做,至少能缓解一半以上的焦虑;想了就去做,至少能让我们少留点儿遗憾;想了就去做,至少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所以,不仅仅是读研,生活,工作也是如此。
(原创不易,若觉可读,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