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退出写作群了,怎么办?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56人  龙仔很忙

今天又一位战友离开了写作群。有些说不出的情感在里面。觉得她很勇敢,拿得起放得下。

退群,我也有这个念头。因为每周输出的和自己的专业不符。明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方面,却要用时间输出非专业。跨专业来写缺少积累些不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自己总觉得不满意。也不喜欢搬运工一样的写作。每次交作业都感觉亚历山大。

再者,厌倦了自己没有成长的写作。每次交作业的内容无外乎计划,总结和感受。感受写的最多,无论是读后感,观后感还是生活感悟。都是因为这个事触动了我以前某一做的不好的地方。然后用新知安慰自己,原谅自己,鼓励自己。开始写的时候觉得很好,可能有了情绪的宣泄口。但后来就觉得很乏味,感觉自己好像总也走不出从前的阴影,有一股让自己讨厌的负能量。

为什我会是这样一个状态。敏感,缺乏自信,总是关注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这样遇到类似的场景就会移情到自己身上。写到这里突然反问自己“抒发感情很可耻吗?”

上学的时候有很多抒情文章和叙事文章。他们也是流传千古。所以写感受不是让自己心情不好的根本原因。那终究是什么让我觉得我的文字很让自己排斥?写作技巧,行文结构,道理不够深刻,不够积极正面?

曾经李笑来老师说,修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自己想的表达清楚。我信了,并且爱上了用文字记录自己。排除协作技巧和行文结构两个不快乐的点,心理负担减少许多。剩下两个都是主观的心理作用。每次贴出自己感觉不深刻的文字我就觉得很难过。同样,每次从过去的蠢事出发得到的感悟就心情沉重。不美好的事情又经历了一遍,自然对凝结的文字没有好感。

这一刻,想起脑科学研究结果“人们总是容易记住痛苦,并且容易忘记快乐”有一些释然。大脑的结构就是这样,让我不断追求更新,更刺激的事情。所以如果从生理因素排除不够积极正面。那最不可原谅的其实是没让自己爽到。写出的文字没有一吐为快的感觉。回顾自己写作的过程。发现是没耐心和没感觉是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缺少静下心来写2小时的耐心,有时候是不想输入和输出,有时候是主要的事情做完没有时间做这个事情,也有时候是不想写重复的内容。写文字的时候整个人很躁动。

二是缺少出发情绪的因子。这个因子和自己输入的内容有关。专业文献不具备触发情绪的作用。这是我每周纠结的地方。并不是每周都有能够触发情绪的事情发生。有时候即便有感慨,也不足够支撑一篇文章的长度,很尴尬。

以前也分析过交作业困难的原因。肯定没有这次深刻。我想,这就是所谓对一件事情的反复思考。反复的动作做多了,就成了打磨。缺少耐心这方面,让我想起前几天在领英微信公众号看的一篇文章——《猴急青年》。

就是分析一些年轻人,学东西很快,总想找新事物挑战自己,让自己感觉在进步。但是对于反复打磨技艺并不感冒,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换算到我自己的身上就是缺少打磨的耐心。即便是用新知识矫正过往也缺少耐心。认为同样的问题已经说过了。现在想想,我忽略有些打磨是不同方向的打磨。事情有不同的角度,打磨的角度应该不一样。再者,所有的思考都是从自己最熟悉的方面开始。当发现自己这个方向已经思考过的时候就可以提醒自己有没有其他方向。

我很羡慕战友说的要设定目标进行写作。想想我现在没有发现哪些固定的方向。一切还在积累和探索。所以除了专业方面每天保持记录,其他的就多记录自己的感触。将自己的感触作为作业分享给战友们。不增加那么多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包袱,轻松上阵。一步一步地走完这七年的路程就算胜利。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怎么办?借用一位老红军说过的三个字“跟着走”。

退出写作群?怎么可能,想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