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从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药》01有毒动物的种类及投毒方法/毒素
作者:[美]克丽丝蒂·威尔科克斯
摘录整理:和弦夜光杯
读书目的:了解毒液的演化和运作方式,以及对当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的影响。
十行采集:
1.有毒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悠久而深远,有毒动物恐怖的形象鲜活地存在于各个部族和文明的神话传说里。
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书是奉献给这些古老神祇的祭礼,是为它们恐怖的力量和不可思议的科学潜力谱写的一曲颂歌。
2.在目前已知的5416种哺乳动物中,只有雄性鸭嘴兽长着毒刺,为了争夺配偶,它会用脚踝上的毒刺攻击对手。
3.鸭嘴兽让我们看到了趋同演化的强大力量。(趋同演化:即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
4.在动物世系谱中,有毒动物主要出现在刺胞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中——人类就属于最后这个门。
5.有毒生物:主动攻击,主动释放毒素。
毒性生物:被动防御,被动使用毒素
(被对方摄入)。
带毒生物:被动防御,主动释放毒素。
6.蛇和大部分有毒哺乳动物靠改良的唾液腺分泌强效毒素,然后再用针一般的牙齿将毒素注入受害者体内。
昆虫等节肢动物和水母等刺胞动物,包括许多植物,则靠螫刺投毒。
靠嘴咬的动物主要用毒素来进攻,而以毒刺著称的动物通常是为了自卫。
7.所有毒素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很“昂贵”,制造这些毒素需要消耗许多能量。
因此,许多有毒动物门类中都存在毒性减弱甚至完全丧失毒性的典型物种。
8.20世纪初,俄国科学家茨维特发明了
色谱层析法来分离植物中的色素。
这种方法经历了多次变化和改良后,终于可以用来分离和鉴定毒素的成分。
现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已成为毒素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技术。
9.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凝胶电泳法
来分离蛋白质、DNA和RNA分子。科学家可以大致判断毒素中不同蛋白质的数量。
10.几位科学家因为改良了质谱法(MS)和核磁共振技术而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研究者第一次开始试着推测毒素中那些大型复杂化合物的化学成分。
11.基因组学的发展:
•1953年,沃森、克里克和富兰克林推导出了DNA结构。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最早的基因测序技术(桑格测序法)奠定了根基。
•1989年,完整的基因测序首次成功。
•2003年首次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
12.研究者将毒素分离、组分提取与基因组学相结合,形成了毒素组学。
我们逐渐发现,有毒动物在生物化学方面的威能远超人们的想象。
一行精华:
本书是为有毒动物的恐怖力量和不可思议的科学潜力谱写的一曲颂歌。
有毒动物的投毒“设备”包括牙齿和螫刺。
分离技术的两大进步:色谱层析法和凝胶电泳法。
触动,反思,改变:
有毒动物历史悠久,肉眼不可见的无形毒素,使人类心生畏惧,尤其是古人,甚至奉若神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毒素的畏惧渐消,而对于毒素的致毒机制以及本身成分的研究好奇日益增加,而各种技术手段夜逐渐运用到了毒素研究之上。
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剥开毒素那令人恐惧的外表,对其内在更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