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个人心得(2)

2020-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流年旅人

本篇充斥大量个人观点陈述,不够客观的部分希望有读者能够补充指教。
如不慎污了您的眼,在此对您诚挚的道歉!

良好的创意机制

系统保障创新的结果,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

可能之前所在的公司规模较小,没有过这种制度推动生产创意的经历,使我感到耳目一新。的确目前有很多企业团队也已经在做这样的事了,当然更多的像我曾所在的公司一样,有过这样想法,但因为各种现实问题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可能是制度问题,或者成本的问题。

笑果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开辟者,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摸索尝试以及一些失败的经验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成为了类似于“创意产业平台”的角色。脱口秀的创意对于脱口秀演员而言,不论是长期的一个经验累积后勃发的结果;还是天赋异禀,与生俱来的脱口秀演员,他们的作品质量决定着他们表演生涯。当江郎才尽,观众审阅疲劳的时候可能就意味着他们的脱口秀职业生涯到了尽头,当然他们根据自己积累的人脉,财富另辟蹊径暂表不论。但对于像笑果文化而言,某一个脱口秀演员的出品质量好坏,并不会对他们的整体运营带来任何影响。

在初始阶段,类似李诞,池子这样的艺人充当了他们非常关键的引流者角色,但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当他们转型为平台或者经纪公司之后,则不需要对花大把经历对艺人进行培养塑造。优质人才源源不断涌入,且各有特色,能受到观众喜爱的或者引起话题的人,即可上位,不然则反之。甚至很多人连登台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市场挖掘出来后,产业平台和脱口秀艺人的地位关系随之颠倒,某一个单独艺人的去留,往往就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也是后来池子与笑果文化撕逼后,双方不欢而散的必然结果。池子爱脱口秀,但对于笑果文化而言,池子不过是资本市场博弈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笑果文化有大量的资本,能够开发市场并完成孵化洗牌,吸引创意人才,也能对有能力、创意的人实现创意变现。这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这种模式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大多数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利润率低,固守的思维模式,不敢于制度创新,于是招工难,流失率高,这也导致创意受到限制。单就创意而言,良好的创意机制是保证一个企业高产,切实有效,且能快速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所有的产品只有体系化,量产化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产品。创意对于广告公司而言,就是最核心的卖点产品之一。论价值层面,客户对自己的产品是最清楚不过的,广告公司需要做的无非是整体价值梳理以及对价值的包装,直观或者隐晦的传递给消费者。价值包装的重要方式就是创意形式和文字感染力。所以如果不能量产创意的广告公司不过只是一家设计公司罢了。(有创意的设计需要有创意有深度的文字作为支撑)

回到主题,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创意机制?
书中分享了一个小例子,当一个年轻人拿着自己的故事到好莱坞去找影片投资人时,影片投资人没有时间和他详聊,于是让他把他的故事用一句话概述,一句话概述出来后,投资人觉得有意思,紧接着让他用三句话概述。三句话概述当中,一个故事的道德前提开始出现,“主人公因为怎么怎么开始不知道被卷入进去,中间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投资人觉得还不错,于是再让年轻人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页纸。直到进入故事梗概的阶段,这件事基本就与年轻人没什么关系了。

到这一步还不算完,紧接着投资人会找来10人左右的顶级编剧,紧接着开始进行创作讨论,这些编剧都各自由各自的特点,有的擅长场景描写,有的擅长人物描写,有的擅长对话描写。总之这一群各有一技之长的人会在讨论中将所有的情节进行彻底完善,达成一致结果后散会。过一周之后再来开会。

第二个星期这10个编剧又坐在一起开推翻会,把上次讨论出的结果进行第二轮的推翻,然后再散会,过一周之后再来开创作建设会。

如此创作、推翻、创作、推翻,周而复始至少需进行三轮,最终才会提交出一个高质量的剧本,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找导演,找制片,演员等。

整个过程提交的剧本就决定了电影质量80分的占比,剩下的20分才是由演员的表演等其他的因素推动最后呈现。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即高产又能高质量完成的原因。成体系的电影生态建设成就了伟大的世界电影工厂。

正如年轻人带来的故事一样,一个好的想法只是一次创意实现中最开始的一环,还有反复的衍生推动丰满最后才可以成为能够落实执行的创意作品,如果中间的一个地方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这个创意想法都是不能成立的。定下了创意方向之后还有进行多轮的探讨,推翻,再探讨,其中的意义在于在此反复的过程中尽量把创意点从任何方面都能够尽量做到至善至美。

这个模式对于小说创作,以及创意公司都是非常好的借鉴模式。从个人的经历而言,加入简书之后,目前连载的小说文字在前期也是经过了大量的思考,根据一些实际经历为框架中间将一些情节进行调整,把个人不同时期的一些经历(或听说或不在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相匹配的情节穿插在小说内容当中,删改一些无味与主线无关的经历,编纂情节使得情节加以连贯,最终出现故事大纲。然后在创作的过程中又会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在根据书写过程增加删减,完章后自行检查,以及部分朋友、笔友的反馈进行调整,反复修改。虽然也是新人写手,文字及取材创作上还是难免稚嫩,但相比修改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在放置几天,回头来看,可能还会有更好的修整加以完善。

从广告创意的角度出发,年轻人的故事脚本,其实相当于是创意体制下的一环。在初期的头脑风暴会中,某一个感觉可执行的点,其实都需要几轮问题的验证,能够初步的达到统筹全局,才能进行进一步衍生。就我目前的想法而言,地产广告如果希望能够减少执行阶段的工作量提升效率且能达到优质的水准,前期提案竞标的意义至关重要。很多时候团队参与到的提案,基本都是临时通知,基本都是盲目进行,对项目的理解多是老板一个人的策划思路(未经过风暴的策略会导致片面,或者团队同事内心的不认可)提案通过的原因也多是在老板的人脉资源层面上发挥作用(设计是其中一部分,人脉作用体现在与客户领导的关系和竞标获取的内部消息,内部消息是客户团队已经达成的部分),需要广告发挥作用的部分基本又都是套路(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术或者一些套路大通货,客户看的模糊乍一看觉得可行,要求执行时给出具体的落地方案,自身团队不知道怎么执行,大通货又没有具体的执行意义),把创意策划部分的东西丢到执行时候去做,所以导致后期执行时与客户的矛盾以及执行期间再创作的困难。

就个人想法而言,广告公司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量尽量不要太大,一套完善的工作模式制度最少可以避免同一时期每个人都在忙碌的状态。再根据老板或客户资源拓展人员尽早的接触到项目,对项目进行尽量全方位的考察分析,有条件尽量带领团队一起进行实地考察其中的意义在于:

开发商首先能感受到诚意。

团队能对项目有更直观的感受。

管理层与AE能够更早的与客户接触(当面交流相比微信编辑过的文字非常重要,了解双方性格,且言语交流对双方团队情感的交流更为深入)

可以顺便参观一下竞品项目(比网上搜集更好)

越早的获取越全面的资料意味着能够更早的进行准备和方向上的突进。引进人/老板需要将项目资料第一时间整理分发给团队所有人员,并提早将第一次风暴会时间通知到大家(最好是提前一周的时间),管理层人员在接到资料需要快速的进行项目整体了解并分发工作任务,具体大致如下:

建立提案小组群,团队每人都需参与知悉,团队外同事辅助配合。

文案同事整理基本概况

如有新人同事可参与线上的竞品收集

设计同事寻找设计参考,创意形式。附带任何好的文案都可以分享

创意同事可根据事实反馈的项目情况进行类似产品的创意搜集以及构想简单的创意点。

前期对接同事将最新情况反馈到群中。

在第一次风暴会中,团队每个成员可以对项目有较好的了解程度,方便会上沟通,避免会上一言堂或沉默的状况发生。

第一次风暴会需完成以下几点:

1.每个人根据自己工作分配情况进行汇报,汇报中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提问,再傻的问题都可以提,尽量的让汇报环节得到完善,每个人也对项目整体情况做进一步了解。

2.前期对接人员必须将最新情况汇报周知,并作出解释或个人分析,个人分析部分能确定落实的也尽量去落实。每个人根据是否涉及自己对应部分进行下一轮方向调整。

3.创意人员的创意想法,最好能给到两个以上的创意方向,每个方向大到定位推广语,小到微信海报标题,都可以畅所欲言,尽量能给到创意思路让大家有所了解。创意想法汇报后每个人都需要提出对创意点好的评价和坏的评价。这对前期设计人员的参考方向启迪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4.根据会上讨论结果淘汰一部分无效信息,可落实的一些工作保留或继续深化,拿不准的待定再思考,最终要给出合理的肯定/否定建议,缺少部分再完善。

如此反复只到提案完成,完成后大致自行的推导逻辑对应及细节(反复的调整最容易在逻辑层面出现问题)。整体完成后可以让另外一个未参与项目同事(尽量是经验相对丰富,但对项目的诸多内容有所不知的同事)进行感受,提出疑问和个人看法。这样做首先在风暴讨论的效率上得到提升,其次执行层面上团队都参与了项目的讨论,对项目进入时足够了解,能从容应对。执行阶段只需按部就班,当然执行阶段根据具体客户需求、创意升级和市场变化做出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