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艺术的异端火焰/作者黄鑫

2023-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河洋美术馆黄鑫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遇见艺术的异端火焰

修已修心,修已以清心。

人生是自己的,请记住,你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丢什么也不可以丢快乐,输什么也不可以输心情。

李商隐有诗云:

“更谁开捷径,速拟上青云。”

纵观1949年以来的中国美术史,“乡土”是一个关键词,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绘画母题。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解放与新生的农民阶级以主人翁的身份站上历史的舞台,农村题材和农民形象在美术创作中受到普遍重视,成为新中国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并在此后几十年的视觉图像景观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黄宾虹语:“自然二字,是画之真诀,一有勉强,即非自然。”

康定斯基认为:“抽象艺术并不排斥与自然的联系,抽象艺术离开了自然的“表皮”,但不离开它的规律。当代绘画的“无物象的”表达方式是比有物象的更广阔、更自由的创作方法。

形式的抽象决不意味着反对自然,是用一种新的方法去表现自然。当许多写实画家将目光持久地盯住眼前之物时,表现艺术家却转向内心,他们在画布上倾吐内心深处的情感。人的内心包含了梦幻与欲望、理想与爱情,所有这一切,都是自然与生活对于人类的馈赠。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艺术家与自然的对话过程,艺术家在自然中寻找自我精神与自然的契合。当他面对画布时,实际上是调度自己的心灵状态,进入精神上的回忆与遐想,心物相映,体悟自然之道。“师自然,师造化”是艺术家自我精神的升华。

20世纪80年代,西方抽象绘画作品及展览逐步进入中国,唤起了中国画家的“现代意识”。生于60年代末的我也受到了这灵性的感染,在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中建构起自己的艺术语言。余生擅长于中国画艺术暨热爱油画艺术,中西画笔双管齐下是我一生最大的乐趣,从一开始使用笔、刀来刻画线条,到后来通过直接挤压颜料管作画——颜料膏体层次堆叠出来的微型空间、颜料膏体形成的极具厚度的线条与对比强烈、不断抗衡的主体色块赋予其作品丰富的抽象意义。但从远处回望,线条流动的韵律与色块交错的节奏中似乎又可见深植于抽象笔触下的传统写意意味。这些线条形象迷朦且灵性与骚动,使得其画作既有西方抽象绘画的特点又兼具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表达一直在我心中欣喜。在这里,“西方现代”和“东方传统”有了巧妙的契合,或许这正是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家骨子里自然迸发的特质,彰显着艺术家主观意志的塑造和内在精神的写照。

用刀、用颜料管所作的线性诗歌是是我个人生命历程的写照,“十年磨一剑”的创作蕴含着强烈的激情,一直怀揣着一个艺术家的梦,在得到之后却又敢于清醒放弃。那些年,在北京画家村历经过的艰苦,而后又南下昆明、厦门、杭州、福州等地奔波闯荡,面对命运的每一步选择,都走着坚定的步伐。这些坎坷的社会经历不断锻炼着心性与意志,也深刻影响了我的创作风格,务实水墨与色彩斑斓的心态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实践与力练、表达,用画作联系了自身的过往与今天,多少个夜晚绘画艺术甚至倾情于诗歌、散文将内在的生命力注入画作中,展开自我与生命的对话。早年的那些坎坷经历与不服输的坚毅品格共同构成的强大力量流转在画面的每一处,但愿作品有朝一日能够引领观者进入高度情感共鸣的视觉观看体验,感受其作品中澎湃不息的激情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现实世界里早已没有适合诗歌生长的土壤,在国画、书法艺术的创作历程独自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诗作。人生道路多崎岖,艺术家的路一样艰难;但是,一旦等我们走过那段山穷水尽的日子,我们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充满了希望。而且,多年以后,回望人生,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那些以为过不了的坎儿,最终都过去了。那些曾经像一座大山的困难,最终都变成了小山丘,甚至是小土堆一样的存在。

中国山水画咫尺之间表现自然的奇诡与壮观,丰富与莫测,言说的是,心灵在山水之间的感受,审美与艺术的取向。常说艺术是寂寞之道,对于我而言在寂寞之道上思与行并进始终是在奋发图强,成为潜在做一名艺术工作者攀登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坚信学艺术需要苦练外功和内功,最后是心功。所谓外功即造型能力,笔墨技巧;内功是学识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中国画主张写意,意者心音,因心造境,意在笔先,品与画通修心功,才能让作品有素养有品位,有内涵。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在中国水墨画、彩墨画领域,所画题材也并不宽,基本在山水、花卉领域。但就是在这个传统的领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务实画坛成为中国水墨画的耕耘者是我人生的意义,尝试过耕云种月的一翻诗意。有位作家曰:“清晨是希望,是开始,好的运气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人生就是一种追求,一种努力,一种期盼,再难的路也会有尽头,多给自己一些信心,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心血来潮。没有天生的好命,就要奋不顾身的努力。”

《山水清音图》中国山水画百米长卷的创作是我一年来付出的心血,也是艺术话题与艺术家创作的艰辛历程,在此巨作中伏笔在以巨无霸的山水画长卷,去盈取“江南一绝"的傲骨,真是令余喜悦万分。从聚焦现实的写实主义手法,到更为强调艺术个性的语言探索,力求在新的题材、图式与艺术语言、观念中探寻多向的可能。艺术创作给予快乐神往,感受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从中博求艺术家个体与社会家国集体凝结在同一维度。2018年编辑的《生态福建 生态乡村作品集》凝聚着我与同学们的心血,展出师生书法、美术之美意,在艺术乡村之美展现出乡村生活的丰富意趣与个体命运的时代属性。在现代艺术、书法艺术语境中,乡村与城市生活中的社会现象。随着城乡和区域之间人口流动壁垒的打破,在望乡与思乡的过程中展开对于都市生活的反省。这里确实凝结着“世俗与日常”“故乡与他乡”的命题与抉择,又自始至终浸透着“改造与新生”“守护与希望”的理想与实践,我把每一件作品都看成是大自然与艺术之灵性,那都是艺术殿堂上盛开的朵朵奇葩的艺术姐妹花。

回顾2011年9月11日在福州画院举办《黄鑫中国画展》潜心创作的作品历历在目。感谢中共罗源县委宣传部的支持,成功举办《2018.4.29生态福建生态乡村书画作品展》《2O19.9.29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畲风文化美术作品展》。几次展览活动中这些源于图像、超越文本的思考,又在“乡土人间”的展览中,化合为一种寓言式的艺术再现。

我的绘画语境绝非抽象艺术的审美,有创作抽象艺术作品,在这里已是给于分道扬镳,是在借用观念艺术里的理性和规则,来对抗“热烈抽象”里的激昂,情感冲击的期待,不可解的“狂欢之笔”。但和那些画理性图形、色彩、线条的艺术家,对“纯化语言”和“清理复杂观念”的追求相比,我又绝非纯粹的形式主义者。作品的局部有以泼墨、写实与写意兼工带写的手法描绘罗川大地河洋古镇的美好风光。

《山水清音图》百米长卷在创作实践中对审美的借鉴是具有包容性的,用宋画的构图形式,宋元的诗化意境,构建水墨山水融入青绿山水的独有体系我行我素,然后注入更多的现代绘画理念,使自己的笔墨汇聚了多重元素,惜取不拘一格的个性风采那是我的“一抹红”。在山景之外缀以古刹、亭榭、田野、民居等建筑,以秋色明亮的暖色调,使画面在山水形式上平添了人文的内涵,尤显在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深受山水文化传统的浸润,《山水清音图》融入福建大河洋云边古镇的灵气,描绘着河洋大地上的一片锦绣蓝图,它是东海岸云山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三十年来余情醉心于山水画创作,并将重心瞄定于画故乡的山与情。故乡的每一座山、每一朵云、每一缕风皆是我最具情怀的事物,亦是托志寄情之寓。层层延绵的山岭,云山萦绕的丘陵,隐于山林中的村落,淡寂古朴的小桥,皆是我脑海中所熟悉的成长“区域性地图”的索引,云山深处人杰地灵的河洋古镇她是我心灵中最美的太阳,她在作品处处洋溢着艺术文化的光茫,我以大写意水墨构建成的精神世界,她显得质朴而疏朗,潇洒而细腻,笔墨酣畅之中传递出一种率真之感,才有那些画中的抽象线条的韵味和几何块面的构成。我热爱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艺术灵魂”书法中的抽象美,是在于将自然万象的意态升华,表达为书法艺术精神特质。认真的说书法艺术会同于中国文人对于‘气’的推崇,整个画面所抒发的气象洋溢着东方美学意蕴的现代表现特征,是来自于书法艺术的涵养与表现的激情统一于绘画每件作品之中,并且自然地流露出自信与从容。

我的创作无疑是一位善于捕捉生活意趣的啄木鸟,格调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样式那是我追求的方向,深悟那些要素,感悟这里面蕴含着艺术家的气度、修养、审美、取舍……总之在作品的艺术格调透着一个人的品质。自我分析绘画我已看到了自己在尽可能地在端正着对传统绘画的态度,又敢于在艺术创新和梦想中跋涉;在用笔、用墨、写生与创作间尽量地避免盲目,或者绕开绘画艺术的束缚。在笔墨之下,有着许多对生活细节的体察与表现。云霞翠竹,青山锦绣;山房岑寂,风日清酣。对故乡山水风情的水墨表达,是对心中彰显故乡记忆的自然表达,亦是我融情感与寄托所感悟出来的理想世界。看山之乐,看水之乐,更看故乡之乐,因情而真,怡情乐志,表达出了内心深处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生命追求与精神世界。

我是渴望着绘画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来自于艺术内部流派之间的彼此拆解,有时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和觉醒,个人独特的经历,但愿能够兼容并蓄实现现实的日益更新的变化。也因此能在创作方式和作品的形态更加开放、自由,也更容易贴近现实。因为没有唯一的期待。人的心情与愿望可以随时依据情形的变化,做出更改和调整,任何一个现成的艺术理念都不是唯一笃信的真理,水墨丹青是一名可造之材,是中国新时代文人诗书的努力方向,为当代中国画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个答案,为中国文化当下文化道路怎么走提供了一个注解。我长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我的心博取的是诗书画印文与天地之间的那一份最为珍贵的唇红。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求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中国画的发展,还需要有高度和深度的拓荒者,但愿这种艺术创作与讨论,能够有助于大家对传统美术中的一些课题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在有生之年用拙笔能推动中国画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而这些理论探讨中产生的火花,对当代美术创作的发展而言,自然也是不无裨益的。

作者/黄鑫

2023.1.11于东海岸诗巷灯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