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9岁女作家的“性挣扎”:关于衰老、死亡与爱
最近朋友推荐给我一本《暮色将尽》,说挺适合我看。其实我以前在别的读书博主推荐的书单里也看到过这本书,当时觉得就一个89岁英国老太太的回忆录大概没什么可读性,但人总是逃不过“真香”定律。等我仔细读完,还觉得不过瘾,又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遍这本书,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这位比我大60多岁的英国老太太。
其实,作者戴安娜·阿西尔可不是一般的英国老太太,她是那个时期有名的编辑。她一生未婚未育,放在现在可能也不稀奇,但在她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很前卫的事。她活了101岁,这本书写于她89岁高龄,而前一年她还在开车,享受驾驶的乐趣。
在书里,她用风趣幽默的口吻探讨了女人的变老与死亡,爱情与性、以及后悔与遗憾等多个话题,特别是性的话题,在我们大陆女作家里鲜有人展开。同为女性,尤其是我已人到中年,书里的许多观点我都很有共鸣。尤其作者她睿智、豁达、率真,直面人生的态度,深深地点醒了我。虽然时代不同国情不同,但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暮色将尽》壹:关于衰老
虽然人的衰老是自然规律,但没有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青春永驻年年十八。放眼望去,我身边的女人过了四五十岁,要么断崖式衰老,要么沉迷于健身、塑型,外加医学美容,使整个人逆生长。
但这本书的作者戴安娜,她学习画画、喜欢阅读、评论、写作……这让70岁后的阿西尔看起来并不老态龙钟。我看这本书时感慨万千,想到我父母那一代人,好多一退休就喊着自己老了老了,已经是做奶奶的人了。换季买衣服,我妈的口头禅:已经是做奶奶的人了,要新衣服干嘛?我弟想给她换手机,她说,已经是做奶奶的人了,还花那个钱干嘛?
而现在的90后,张口闭口称呼自己是老婶子,老胳膊老腿。让我们这种70后80后不知所措,也不至于这么年轻就变成老东西吧?
戴安娜·阿西尔写书时已经是89岁高龄,她还坦诚说自己在一年前才放弃了开车,说她如何在园艺和画画中找到快乐。即便没能成为个中高手,但学过画画,会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比画画之前要好得多。
变老不可怕。不焦虑,从容的老去才是真理。老了,更要善待自己。
褪去皮囊,与骨共舞,何罪?
贰:关于性
读这本书时,作者的直接和率真让我感觉这位老人太可爱了。她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絮絮叨叨,把自己人生中的不堪甚至狼狈的的事一一摊开来,尤其坦率地提起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避而不谈的话题:性的话题。比如开放式关系、衰老带来的性欲消退。
虽然当今社会不至于谈性色变,但女作家谈性还是鲜有的。如充满争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女作家耶利内克,她的作品《钢琴教师》,《情欲》(听书名已经让某些人浮想联翩),为我们所熟知并因为性而产生巨大的争议。记得她有句话:“关于女性的话语中,很多在沉默,并在沉默中被无视。”我深以为然。
今年获塞万提斯奖的乌拉圭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她的观点是:女性的革命与性的革命。而在写作中,克里斯蒂娜从不避讳,甚至经常谈及性和欲望。她认为“欲望是存在的动力,活着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有欲望”。
我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对,就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她说,人的性欲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欲望、一种能力,它深深地扎根于人性之中,所有对它的否定、对它的压抑,都是没有道理的。性是人类最深刻的欲望。性是严肃的。
而本书的作者戴安娜则通过描写性把她特有的洒脱与理性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阿西尔在书中说自己“从四五岁开始恋爱”,“尽管年轻时经历了这么多浪漫爱情的风风雨雨,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自己最合适的角色显然是做第三者。”
她说,“相较于年轻男性,性湮没年轻女性的情况更甚,因为性对她们的消耗远多于男性。”“女人的自我常常泯灭于性活动之中,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才慢慢找到性以外的自我存在,有些人永远都找不到……”
她还说:“我对男人没有期待。唯有独处时,我才真正感到完整。”
关于性,她的确已经做到与自己和解了。
叁:关于死亡
这本《暮色将尽》里有句话:“为什么人们都如此害怕死亡,但却鲜有人珍惜生命呢?”这句话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世界是新的,一切都散发着未知的诱惑,我们争抢着去了解一切。
但人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衰老,比如,一根白发,一条法令纹……随之而来的,是对时间的畏惧。
人生的路终有尽头,我们每个人终究都会走向凋零、走向死亡,走向同一个终点。
而能与这一切对抗的,唯有爱。
最后,用书里的一句话做结尾:“一个女人在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样子,历经了生活的磨砺,终于活出的通透和智慧。这样的智慧和感悟用文字传达出来,如果在五十、四十,甚至更早的年纪能了解并体会,也许,会帮助作为女性的我们少些困惑,多些和解。就像在接近终点的某地亮起的一盏灯,不管我们从哪个方向走向它,有这么一星感悟的陪伴,能让我们觉得不这么孤独和黑暗。”
总之,作为女性,不要惧怕衰老。珍惜当下,无畏死亡。
潮水退去,但我们还有爱。
年轻时期的阿西尔 暮年的阿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