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毒教育

你的教育方式为什么是无效的?

2017-02-25  本文已影响86人  赏心社

教育是一门繁难的艺术,不懂得正确的方式、方法,只能是劳心劳力,效果还不佳,据笔者的经验,我们容易犯的错误常见的有这些:

​一、说教大于行动

说教,是最容易想到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之一,但孩子进入叛逆期,反复的说教往往能以发挥作用,让家长很头疼。

那么父母可以采取说教以外的采取“行动”的教育方式:

(1)身教引导。如果希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该尽量陪着他读书,你可以看你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与孩子共读。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礼貌,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

(2)做出必要的惩罚;

(3)根据情况给孩子以必要的指导。如:反复唠叨孩子做事拖沓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帮助制定计划的“行动”方式。

二、负面的言语太多

如果你有机会把你和孩子对话录音下来,你可以分析一下,你会不会在言谈中不断地出现负面的语汇,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为什么你都不听我的话…”“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闯祸…”。负面的交谈太多,其实很容易启动人的防卫机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纠正他的缺点,他的大脑会渐渐形成一种反应,一看到你就紧张、害怕、甚至产生敌意。

挑错教育必然造成孩子的反感,挑错教育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源之一。有了逆反心理,错误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强化。许多家长总是责备孩子不爱学习,结果他们不是更加讨厌学习了吗?许多家长总是责备孩子学习不刻苦,结果有几个更刻苦的?

所以挑错教育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缺点没改掉,优点也没得以发展——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频繁夸奖

不能频频挑错,但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夸奖,不要忘了还有常态。也不要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当然这也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加以调整。

四、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有些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关注过度,却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够重视。不少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

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占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五、物质满足多于情感陪伴

父母想要满足孩子,只要掏出口袋里的钱,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东西,从买玩具、买课程、买故事书到买一个个广告中许诺给孩子的美好未来,父母买给孩子的东西不断增加,却不见得能增加孩子的快乐。适当的物质满足是必要的,但过度满足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自主精神,更没有契约精神。其实情感陪伴,或者父母带孩子出去玩是更好的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条件较好的一些父母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会将孩子送到外地教育发达的地区,由亲戚或者爷爷奶奶照顾,但别人照顾一般只能是生活起居方面的,往往其他方面的教育会缺失。最后孩子貌似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效果却非常不好,得不偿失。其实,父母的陪伴这一教育“资源”比其他外在的教育资源更重要。

六、多面教育

有些孩子,在严厉的爸爸面前从来不敢任性妄为,而在慈祥的母亲面前就经常无理取闹;有些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学生,可是会到家却变成了“混世魔王”;有些孩子,在家里非常开朗多话,可是在外面就变得沉默寡言……

那么,对于“双重性格”的孩子,我们有什么办法拯救他们呢?

(1)教育孩子的两代人要好好沟通,统一教育标准。

(2)教育孩子要客观,孩子做对了称赞,做错了批评,绝无例外。

(3)孩子还是尽量由爸爸妈妈带,避免隔代教育。

七、家长言行不一

要求小孩要有礼貌,自己却一天到晚对孩子破口大骂。要求孩子要诚实,却在评价某件事时,明显地更“世故”。或者在别人面前非常客气,却在背后说他们的坏话。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会失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对父母的反感。

八、孩子只要快乐就好

孩子的快乐的确很重要,也应该摆在一个重要甚至头等的位置,但重要并不意味着“只要这样就好”。仅仅追求孩子快乐,而在现阶段对孩子放松要求,那么很难想象他们能适应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

九、孩子进了学校万事大吉

好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老师会教给孩子科学文化知识,如果孩子俏皮捣蛋,老师会管教他,因为学校就是教育人的地方。有时候孩子在家里犯了错误,家长也要让老师来批评教育,好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义务。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师是受过专业教育的,他们管孩子比家长有办法,作老师就应该教育好学生。这些认识确实有些欠妥,一位学校老师一般要面对着上百的学生进行管理,效果肯定不如父母二对一的教育,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且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有了家长的支持才能万事大吉。

十、指望孩子成龙成凤,自己却不进步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随意影响下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的意识,以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的父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