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世故而不世故——读《羊脂球》有感 - 草稿
懂世故而不世故——读《羊脂球》有感 - 草稿
高中,当我们都在一心为理想大学拼搏,认为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可期,满怀遐想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你们这群傻孩子,终有一天会发现,社会它不全是纯净的,甚至有时候黑暗会大于光明,我们更多的是处在一些灰色地带上。一开始,我们都不以为然,觉得老师可能经历了一些什么不好的事才会说出这么消极的话 ,因此大家仍然坚信着自己——社会一片光明,任由我们闯荡!读完了《羊脂球》,对于老师这句话我渐渐有了新的思考。
懂世故而不世故——读《羊脂球》有感 - 草稿阶级,是我读完这本小说之后联想到的第一个词。
一辆马上,上面容纳了9个人,代表着4个不同的阶级——如果不是因为战乱,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和谐的坐在一起。身份地位 ,有些人可能是通过后天努力获得,而有些人,注定生而不同 ,不管怎么样,这个社会在冥冥之中就是存在一种阶级差别。我们在不经意间也承认着它的存在,比如:门当户对。我们应该承认这种不平等,承认平凡而不甘于平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懂世故而不世故——读《羊脂球》有感 - 草稿
现实,是我想到的第二个词语。
在众人的算计下,羊脂球为了大家,答应了军官的无理要求,而事成归来后,不但没有得到感激,反而是一种漠视。大家有充足的时间都备满了食物,而羊脂球除了她自己,什么也没有。面对大家的冷漠,难捱的饥饿,她哭了,抽泣声中也许有怨恨,有无奈,还有绝望。我在想,如果我在马车上,我是否会慷慨的奉献出我的食物。答案是:肯定会,但不会在大家面前光明正大地给。如果给,那我就表明了我的站队,将面临2对7的局面,如果不给,那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不得安宁。因此,在我看来,两全其美的办法是私下给。这个做法也许可以称之为“现实”吧,现在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现实”这个词是指注重物质,看重一些实际的东西,但我认为它用来描述“根据现实情况做出抉择”也未尝不可。
懂世故而不世故——读《羊脂球》有感 - 草稿社会,如果它不“社会”,怎么能叫社会呢。没有黑,怎么会有白,没有邪恶,又怎么会有正义。正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言“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也就是说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对于社会的黑暗与否,它是一个固有事物,不管我们怎么看待它,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而我们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难到不应该选择去适应它吗?真正的成熟,在我看来不是像羊脂球那样傻傻的信任,什么都不懂的“纯洁无暇”,也不是像鸟先生那样八面玲珑,什么都懂后的玩弄手段,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人生的价值是要自己创造的,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懂世故而不世故——读《羊脂球》有感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