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力量纪事之在活动中探究“诗意”
国培力量纪事之在活动中探究“诗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札记
岐山三中 侯会芳
【文本呈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堂回放】
活动探究一 诗意•诗眼
教室里,没有预想的书声琅琅。孩子们怯怯地,小心翼翼地读着课文,生怕一不小心会打破什么似的。前排有个女孩子低着头,不看黑板更不敢看我,声音小小的细细的,眼神躲躲藏藏,生怕我看见她。好了,就她吧!我弯下腰微笑着请她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她轻声问道:“老师,是写‘一句爱的赞颂’吗?”“你觉得呢?”“‘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是副标题。”其他孩子窃窃私语,不过还是被女孩子听到了,她红着脸把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写到了黑板上。等她写完,我接着问:“你为什么觉得‘一句爱的赞颂’是标题呢?”“因为我觉得全诗都是赞美爱的。”哦,原来本诗副标题的作用是——点明主旨。“既然诗歌是表达爱赞美爱的,用‘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是更直接更热烈吗?何必要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做标题呢?”接着我又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的眼神有了变化,有人陷入了沉思。教室里安静极了,我注视着孩子们的眼睛,静静等待着。发现有人跃跃欲试的时候,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
生1:“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句太直接了,没有韵味。
生2:我感觉“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太物质了,缺乏美感。
生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让人对“爱”充满了想象。
生4:感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美一些。
师:确实是这样,“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充满了物质感,就如一个妇人穿着睡衣踢踏着拖鞋,从大杂院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就如夕阳的余晖洒在阁楼的小窗上,一个美丽的侧影手捧一本书依在窗前,微风吹来,她的长发随风飘扬……
生5:老师我知道了,这是诗意!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做标题充满了诗意。
师:诗意,很妙的一个词。虽然我们的生活可能一地鸡毛,但谁心中没有诗和远方呢?那你认为诗人写作的侧重点是“你”还是“四月天”呢?
生6:是“你”,因为全诗表达的都是“我”对“你”的爱。
生7:我觉得是“四月天”,因为诗中写的所有内容都是关于“四月天”的,比如“四面风”“云烟”“星子”“百花”“白莲”等等。
师:请同学们再读题目,想想题目是什么句式。
生8:判断句。老师我知道了,诗人把“你”比作了“四月天”,写“四月天”就是在写“你”,诗人笔下的“四月天”有多美,你就有多美。
师:对,这就是诗,借助意象抒情达意。大家再看看这句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生9:开头和结尾。开头点题,告诉读者要写的主要内容,结尾照应开头,使得全诗首尾呼应。
师:仅仅是首尾呼应吗?诗人的情感没有变化吗?
生10(边沉思边说):诗人的情感应该是有变化的,感情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饱满,这……是升华……对!升华主题。
师:还有题目呢?
生11:这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诗人不但用这句串起全诗,还用这句做题目,嗯……这句应该是——诗眼。
诗意,诗眼,这就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活动探究二 比读•鉴赏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林徽因诗歌的清奇空灵,我对原诗进行了改写,想在诵读活动中反复比较,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一首”诗,感受“这一首”诗的独特美。改写诗歌: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燃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换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柔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烁,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艳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读完大屏幕上的诗后,孩子们很快发现与课本上的诗有些不同,并找了出来。。
生11:老师,大屏幕上的诗歌有许多地方和原诗不同,比如“笑声”“点燃”“交换”“鲜艳”……
生12:还有换行也不一样,像“轻灵”“鲜妍”“柔嫩喜悦”“星子在”“是燕”“是希望”等都放到了下一行。
生13:老师还添了词,把“软”变成了“柔软”,把“闪”变成了“闪烁”。
生14:也有删词的,最后一节删去了“一树一树的”。
师:大屏幕上这首诗是我改写的,大家觉得老师改得怎么样?是不是读起来也停顺的?意境也挺美的?
生15:老师改写的读起来确实挺好的,但是没有原诗美。比如说“笑响”和“笑声”,“笑响”应该是“响亮清脆”的“笑声”,“笑声”落得太实,缺失了灵动之感。又比如“交舞”和“交换”,“交舞”有动感之美,有人性化之味,但是“交换”就没有。
生16:老师我想说说“软”与“柔软”,“闪”与“闪烁”。首先,“软”和“闪”是押韵的,修改以后韵律乱了。其次,“软”和“闪”留有余地读来让人充满想象,而“柔软”和“闪烁”是实打实的,太实太透反而破坏了诗的含蓄美意蕴美。
师:你的发言很有层次,而且分析得也很有见地,厉害!还有谁想说说吗?
生17:老师,我想以“柔嫩喜悦”为例说说换行。“柔嫩喜悦”接在“你是”后面的时候,感觉诗人的情感饱满而热烈,生怕这种情感的表达不充分被打断一样,如果换到下一行,就没有了表达喜悦之情的急切感。还有“新鲜初放芽的绿”一句,你删掉了“芽”字,这样就不能体现出这“绿”有多“新鲜”,更不能体现出上句“雪化后那片鹅黄”,也就是刚刚萌发的“新绿”的“鲜”了。
师:真有说服力!我都不知道怎样来反驳你了。不过我还想补充一点,林徽因深受英国古典诗歌的熏陶,她的诗歌在换行和节奏上常常出乎意料,奇特而灵动,完全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对称美。
生18:老师,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细雨点,洒在花前”,你添了一个逗号,我觉得不恰当。应该这样读才对“细雨点洒/在花前”,这样读“点洒”就变成了动词,好像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温柔地洒落雨点一样,情态更美,意境也更美。
生19:前边有人说老师改的时候把最后一节的“是希望”从上一行换到了下一行,刚好说反了。我发现老师在这里把下一行的“是希望”调换到了上一行。我把这句和上下内容连起来反复读了好几遍,觉得还是原诗放到下一行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起比较好,这样既表达出了诗人对“你”对“爱”的憧憬,又有助于感情的推进与升华。
生20:我补充一下这个同学的发言,我觉得除了“我”对“你”的憧憬以外,还有还有“你”带给“我”希望这层意思。
师:我由衷佩服这两个同学。他们对“希望”进行了换位解读,从诗人自身来说是“我”对“你”充满“希望”,从“你”“是爱”“是暖”这方面来说,“你”给“我”带来了写“希望”。
……
活动与探究通过对话就这样一点点荡漾开去,从这边到那边,从这里到那里,充满整个课堂。虽然孩子们都还有点羞涩,虽然课堂诵读还不够充分,但是我看到了他们眼里的光芒。慢一些吧,慢一些吧,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更何况只不过多花了三五分钟而已。此刻,我想说,孩子们,你们就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反思】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第四首诗歌,这个单元的主要任务是“活动•探究”。国培项目校点课时已是十月中旬,我估计孩子们已经学过了这课,果不其然,上课一问孩子们都背得很熟练了。记得黄厚江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由‘教’的基点,转向‘学’的基点。”于是我便将原来设计的背诵比赛活动减掉了。王荣生老师曾说:“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于是课堂上我聚焦于两个活动——“诗意•诗眼”“比读•鉴赏”来探究诗歌的魅力。通过朗读中的重音、换行、停连、节奏、关键词等方面的比较阅读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究诗歌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炼含蓄,把握“这一首”的独一无二。虽然在这上面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没有心急,没有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我们一起慢慢地向前走去,向前走去。近了,近了……“四月天”的“你”如柔风暖阳一般渐渐走进学生心里,那情景仿佛如“细雨点洒在花前”。
从文本语言到学生思维,从学生思维到审美能力,从审美能力到文化意蕴,无需多言,课堂上,一切都那么自然。但是,诗歌教学重在诵读,最好设定读的层级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诗意,领悟诗情。显然,这堂课“读”得还是不够充分,如果在比较中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读出韵律那就更有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