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林
荔枝林
游氏名在荔枝林,屈指算来一千年。福建境内的游氏,以游植为始祖的南支,其发祥地是闽中莆田。唐,游植为泉州别驾,转大理寺评事。游植性喜山水,乐莆田紫霄岩,遂家焉。圭浦,即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埔村顶江。植公择居圭浦之后,其子孙曾有段时间,移居隔壁村枫林,与妈祖林氏结不解之缘。后重返原地,故圭浦游有“回头”之别称。“圭浦游”之分与“回头游”,从游彖开始。游彖,游植第四世孙,官居唐太常卿,正三品,主管礼部。
游彖,喜种荔枝。荔枝的底蕴和气度,庄重、厚实。荔枝名品,情怀和格调的投射,是大气的,是饱满的,是丰朗又蓬勃的。西天尾镇后卓溪边,原有荔枝林,为游彖作。彖公六传至十世辅公。游辅,宋重和元年进士,知梅州等,任上成绩蔚然,史列为名宦。游辅平生爱自然,襟怀恢宏。文化散文《游氏荔枝林记》,融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以其独特的忧乐观勉人自勉,表现出非凡的识度。文章思路跌宕起伏,声调铿锵,莆田名作。
纷纷枝叶漫推寻,到底根株只在心。有一成语,根深叶茂。大树,必有深根。韩愈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其沃者其光哗,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游氏荔枝林记》,得力于喜欢读书和志趣高雅的根。此文记游氏,当年踏彩虹。该文是宋宣和年间,翁亢受好友游辅之邀写下的莆田名作。游辅,有才干,又希望有所作为,功成身退后,重修游氏荔枝林。
既然是重修,便是原来就有的。那么最初为谁所建呢?游氏荔枝林,最初是游彖做的。一门盛美时难及,家学于今令子传。早在唐末895年,游彖为了子孙兴盛和一心读书,就归隐山林,卜筑于枫林街,盖为子孙千百计至深远也。游彖又取荔枝树数百株种之,朝夕灌溉,培其根本,这就是游氏荔枝林的前身。人间盛事今全得,游氏佳声复欲归。游彖果然子孙兴盛,到了游辅,祖孙连中五元。游辅为回报祖宗恩德,重修游氏荔枝林。
荔枝林即将完工之时,游辅希望重修的游氏荔枝林能传名千秋。游辅构思一个办法,借美文而传世。莆田,荔城,荔枝林许多。荔枝,在莆田人的心里,如一盏照亮人生前行之路的明灯;荔林,在莆田人的心里,是最牵动心弦的地方。闻道庙堂恩数渥,宰臣新赐荔枝时。荔枝以其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引许多文人墨客挥毫泼墨,讴歌赞美。游辅深懂“荔枝非有林者不为显,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需要名文与之相配,文以佳景而显,林借美文而传。
于是,游辅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文章高手翁亢,当即修书一封,恳请好友作记。游辅考虑,翁亢毕竟不熟悉游氏荔枝林,为使翁对游氏更多一些了解,除自己修书外,同时请翁亢游玩紫霄岩。翁亢接信后,游玩紫霄岩。又与游辅交流,并反复思考。翁亢独自绕着荔枝林漫步,精心构思。在紫霄山下,树叶青青,杨柳依依,月色如银、绿草如茵的美景中,构思出了美文《游氏荔枝林记》。通篇文章,内容博大,哲理精深,结构舒展,语言优美。
游氏荔枝林,风光幽美。“莆城北紫霄之东,有枫林街,游氏聚族在焉。左有寿水之潆洄,右有古囊之環峙,南挹壶山之秀,北枕沧海之流。”接着:“夫种木求用于十年之后,松柏岁寒挺然独秀,太卿独取诸荔者何顾?荔种出自闽越,汉唐以来奉贡不绝,六月成实,映日而红,非果中一奇品乎? 牧童樵子,朝夕歌咏适于斯,野叟老农杖履逍遥憩于是。”“游氏之居有荔林,其逸乐不亦奢哉?而吾又有以窥其微矣,王晋公植三槐,陶渊明树五柳,意各有在也。”
意蕴融美景之中,忧人之先,乐人之后,激励后人去思考人生,探知使命。作为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文化积淀,《游氏荔枝林记》以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了下来。一篇荔枝林记,如春风拂面,叙事、写景、抒情、论理融为一炉,交相辉映,风月无边,不独了无痕迹,而且叙事扼要清晰;写景变幻莫测;论理警策世人。游氏荔枝林的几度盛衰,莆田游氏的波兴波息,与人生旅途何其相似。美文荔枝林记,荔枝名品“游家紫”,还会流传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