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36|《三峡》

2023-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箬笠0

      在课文品读部分,余老师赏析《三峡》美点。有些是自己从没想到过的。

    如第一自然段全景勾勒,视点变化多姿。“三峡七百里”似乎只有俯视才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纵向的极目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从下向上仰望的感觉。惭愧,自己从没有注意到这里的视点变化。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余老师认为这段文字用了“点染”。对“点染”手法一直认识不是很清晰,查了资料,感觉说的相对明白的是这一则:

    “诗词鉴赏中的‘点染手法’是先点出主体重点,然后再对其细节进行详细的渲染描写。点染中的‘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点’与‘染’相辅相成:‘点’因‘染’才有依托;去掉染,就显得空洞干瘪,索然无味。”

    不过对“点染理解依然不透彻。

  写春冬水的这段文字,写到了动静、高低、颜色,描写确实丰富。这段文字是赏析景物描写的典范。

    余老师认为《三峡》写尽山光水色之后,转而写“猿”与“人”,深化文章意境。

    不知为什么,自己对《三峡》秋晨的凄冷萧瑟很难感同身受。到了山中,听到猿猴啼叫,也没有那么凄冷悲凉的感觉,也许是生活处境不同,游览时心境、环境不同。如果独自一人在深山老林里,于清冷寂静中听到猿猴啼叫,就会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凉凄苦吧?

  这篇课文,余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

    一、朗读,理解

    自由朗读,读得顺畅。

    读课文,读注释。

    (感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注释可以以白板随文展示,让学生明白字词在语句语境中的意义)

    展示重要字词,注意读音与词义。

    译说课文。若干最难的词句请学生反复理解。

    (这个学习过程是实实在在的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把通常会写在文言文教学目标中的“积累常用文言词语”落到了实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的需要这样做。)

    二、朗读,欣赏

    读清节奏。

    欣赏课文内容--口头描述《三峡》中的画面。

    (这是很好的以写促读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让不同小组认领不同的段落进行画面描写。)

    三、朗读,背诵

    读出情感。

    学生背读、记诵课文。被人之前讨论一个问题:请你给大家提出建议,建议大家这样背读。

  这个话题估计比老师讲解怎么背诵更吸引学生。

  通观余老师这篇课文的设计,以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积累文言词语,背读课文落到实处,对课文的理解,不用老师讲解的灌输方法,以描述画面,交流背读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理解。

    文言文学习相对来说更不讨学生喜欢,如何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对语文的兴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