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to fear(没什么害怕)
写在教师节,听这首纯音乐《Nothing to fear》,上午我还和同事一起去下面乡镇变电站工作,路上讨论孩子教育,讨论学英语的作用,讨论我们认为的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我们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相互摆事实讲道理,还是很有趣的。
同事孩子上幼儿园了,他舍得投入,教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传统文化之类的,还有外语,音乐,……总之学的东西挺多,花钱不少,问我马上要有“二宝”,准备如何教育?我说教育的关键是在于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自己也四十多了,对于这些有自己的思考,你认同传统文化价值观,我觉得不错,但不太适合现在市场经济社会的残酷竞争,我想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让她自由一点,想学就学,想玩就玩,没什么具体的培养计划,等她大一点,上小学,上初中,再教好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也行的。同事说那谁的孩子从小就认得多少字,谁家的孩子从小就聪明,会下棋,知道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说不是的,我自己的体验背那么多的传统文化经典,外语单词并没什么用,虽然我读书也不多,也是普通工人,但我的感受是中文的教育总是讲了太多不着边际的大道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扼杀了人的思辨,创造性,你没发现许多很多很聪明的孩子,要不读书读傻了,读得呆呆木木,要么对学习有厌倦情绪,读到初中,高中就厌学,厌世,大学逃课,游戏人生的一大把,一大把啊!
同事说那是从小没教好,你怎么四十多岁还能读进英文书?真的觉得英文比中文好?你能开口说英文,和老外无障碍交流吗?……我说我英文没那么厉害,中文是基础,当然很重要,英语的口语,听力,写作都要有语言环境,长期专门的训练,不是一触而就的,中文水平的高低,也是长期积累训练的结果,国学那套对小孩子不合适的。现在通行教育理念是从小发掘孩子的自由,天性,创造力,她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只要她高兴就好。大多数人一生注定平凡,高斯的正态分布曲线你也知道,最聪明和最笨的人都是极少数,大部份人的能力差别并不大,教育的作用若是改变人生,不太现实。等孩子大一点,更多的是教孩子逻辑,尊重事实,如何与他人相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慢慢找到自我合理定位,有价值感,存在感,她在学习知识中找到乐趣,觉得学知识有用,她才会积极主动,乃至获得某种专业技能,成为高收入的专业人士。
我学英语不是否定中文教育作用,而是因为英文世界确实更自由,开放,不是象中文教育从小教你做个守规矩,谨小慎微的人,而是从小训练你的逻辑思维,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勇气,探索欲望,……你看迪斯尼的动画片就能直观感受,孩子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东西,不是沉闷死板的说教,和灌输我们都不相信的一些假大空价值,理念,你说是不是?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我自己不吃亏不到如今这般年纪是不会有什么深刻体会,你觉得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能说,他就真懂了吗?不符合逻辑吧?……有些“国学”教的不是早熟,而是一些功利性,违背天性的东西。孩子的天性都是自由,爱玩的,充满想象力的。同事立马反驳,那你是说刷抖音,玩游戏,……那样好吗?人脑子里总要装点正面的东西才是。
我说我也觉得刷抖音,玩游戏,浪费时间,嘻嘻哈哈有问题,我也想孩子学点艺术,画画,音乐,文学,……陶冶情操,但这需要有条件,还需要孩子确实喜欢,家长只能主动引导,不能功利主义的替孩子安排得满满的,口头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某种压抑,未成功的欲望,这样不好。不要拿个别事例来说明大多数人都应该早早接受教育,将来更容易成功这样的话,我看到的成功大概率的还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而不是强力意志的培养成才。
最后我还是推荐这首纯音乐《Nothing to fear》,这也是学英语时老师推荐的,你听出了什么?是否有时间的紧迫感,直面未知的勇气,开阔的想象?……一个孩子来到世间,作为大人我们总是担忧太多,也充满希望,希望她(他)健康,成才,生活幸福,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成功,但结局究竟如何是由她(他)自己定义,选择的,我们代替不了,只能尽量陪伴,给予关爱,希望他胆子大点,活出自己,活得快乐,有价值,最好一生无怨无悔,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