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邮票和玻璃糖纸
这段时间,我买了不少书,以旧书为主。这些旧书都是在某夫子旧书网上买的,主要是图它价格便宜,又是正版书,10块钱以内,顶多10块钱多一点,就能买到原价好几十块钱的正版书籍。
当然,毕竟是旧书,肯定有些纸张泛黄、发旧,个别地方有折痕等小毛病,还有的书中有划线,还有零星的手写字,那必是前一位主人留下的印记,记录着他或她读书时的想法和心得,有些字写得还怪好看的,让人觉得这书似乎也有记忆。
在听了好几遍、并从图书馆续借了两次《黄雀记》之后,让我爱上了这本书,干脆从旧书网上买了一本。当我从快递柜取出这本书时,发现它的包装以及邮寄方式都跟普通的快递不一样,很有年代感,着实令我感到独特和新奇。
至于怎么个独特和新奇法,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它没有装在常见的快递袋子中,既不是纸信封,也不是塑料袋,而是用一张厚厚的白纸包起来的。白纸的厚度类似于过去的那种挂历纸。白纸紧紧地包裹着书,板板正正,可丁可卯,见棱见角,连一丝多余的空隙都没有。
其次,它没有采用通常的快递方式,而是采用了平邮印刷品的方式——白色的包装纸上贴着三张邮票,邮票的面额不等,图案也不同,一张是回眸凝望的大公鸡,一张是平静注视前方的扭角羚,还有一张是高原羚羊的侧面头像。大公鸡最贵,五块四,扭角羚和高原羚羊都是两毛钱。(突然感觉这有点与现实不符,现实中羚羊怎么可比公鸡贵多了啊)。
最后,在白色包装纸的左下角,还有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只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在低头觅食。画很简单,也很幼稚,就好像是谁用铅笔随随便便画上去的。母鸡胖胖的身材似乎不成比例,小眼如豆,嘴巴尖尖的,看着有点别扭。(莫非邮票上的那只公鸡和它们是一家子?它们就是大公鸡回眸凝望的目标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73853/29c2c48e6de85602.jpg)
面对如此板正、平整的包装,我都有点不忍心拆开了。
最后,我拿着裁纸刀,小心翼翼地揭开了封口处的透明胶,最大限度地保证不破坏包装纸的完好,把那本《黄雀记》给取了出来。
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见过邮票这种古老的东西了,冷不丁看见这几张邮票,让我想起了遥远的过去。
那时候,通信不发达,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身处异地朋友、恋人、亲戚之间,基本上就靠信件联络感情、交流信息,邮票作为邮资是要贴在信封上的。
那时候,还有很多人集邮,有人纯属喜欢,当做一种业余爱好,大概是沾了点文化的光,集邮也算是一种比较高雅的爱好了;也有人集邮是为了投资,千方百计弄来各种稀少、珍贵的邮票,买进卖出,借此发一笔大财。
还记得《钟鼓楼》里的那个热心却不讨好的詹丽颖吗?就因为知道嵇志满和慕樱都喜欢集邮,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把这俩人撮合到一起,却根本不了解当事人的情况,乱点鸳鸯谱,搞得气氛很尴尬。
我小时候也有一个爱好,跟集邮还有点像,注意,只是有点像而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是攒糖纸,那种花花绿绿的玻璃糖纸。
先把剥下来的玻璃糖纸泡在一盆清水中,仔细地洗干净,然后一张一张地贴在家里的窗玻璃上晾干,最后,把洗净晾干的糖纸夹在书本中保存好,还时常和小伙伴们一起观赏,少不得要攀比一番,比谁攒的多,比谁的糖纸好看。
洗干净的糖纸晾在窗玻璃上,一点点翘了边,卷了起来,这时候就基本上干了。此时,把糖纸轻轻地拿下来,平平整整地夹在书本中,每一页大概能夹三张糖纸。花花绿绿的糖纸,夹在书本里,就是小女孩儿的珍宝啊。
记得我当时有好几大本子好看的糖纸呢,可惜,后来都不知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