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影影视曲漫简书电影院

他永远也成不了大师,但每部电影都好看

2015-11-18  本文已影响8352人  Sir电影

这恐怕是今年银幕颜值总和最高的电影了。

《秘密特工》(The Man from U.N.C.L.E),又名《大叔局的男人》。

影片今年8月北美上映,烂番茄综合新鲜度68%,观众喜爱程度79%。

豆瓣目前评分8.1。

观众缘还不错。

也难怪,光看海报,不少女生恐怕就把持不住。

两位男主角,一个是“超人”亨利·卡维尔。

一个是“独行侠”阿米·汉莫。

女主角,一个是“机械姬”艾丽西亚·维坎德。

另一个是90后,身高190的女星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如果你血槽还没空,那Sir告诉你,片中还有贝克汉姆和休·格兰特的客串。

怎么样,是不是准备舔屏了。

当然,像Sir这样有深度的人,不可能因为一部片颜值高,就推荐。

这部片的亮点还很多。

《秘密特工》改编自1964年同名电视剧。

该剧从1964播到1968,共105集,是史上最有名的特工剧之一。

剧本作者是“007之父”——作家伊恩•弗莱明。

所以它也被称作是电视剧版007。

剧情讲述冷战时期,一位美国特工和苏联特工联手,致力于打败邪恶组织。

这并不是一部正经严肃的特工剧。

相反,两位主角经常出糗,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其中很多有意思的细节,給现代特工片贡献了创意。

比如《王牌特工》,试衣间里有乾坤的设定。

就源自这部剧。

正是这些喜剧元素,吸引了不走寻常路的盖·里奇,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

看过盖·里奇的人,都知道此君不拍好莱坞流水线作品。

《两杆大烟枪》

在Sir看来,他永远也成不了大师,但每部电影都在水准之上。

《秘密特工》注定是一部“非常规”的特工片。

在好莱坞正经特工片语境——《碟中谍》、《谍影重重》、007等系列,男主角大多是孤胆英雄且气场笔直,边拯救世界,边泡尽美妞。

但《秘密特工》不同。

盖·里奇没有辜负“Gay·里奇”的名号。

继在《大侦探福尔摩斯》里把福尔摩斯和华生“玩坏”之后,这次又让两个不同国籍的特工搅到一起。

《罗马假日》里派克带着赫本走街串巷的同款小绵羊,被两个大男人一骑,怎能不让腐女浮想联翩?

但不得不说,盖导拍“基情”有两把刷子——至少不让直男如Sir恶心。

《秘密特工》比《福尔摩斯》少了用台词刻意卖腐的梗。

唯一一句容易让人想歪的双关语,就是两人合作开锁时,商量“你上”还是“我下”。

其他时候,男男之间的火花完全靠人物性格反差擦出。

亨利·卡维尔是被美国政府招安的痞子特工,脑灵手巧,能打开这世上任何保险箱。

同时风流潇洒,吃遍18到80的女人。

身高快两米的阿米·汉莫,来自严谨的苏联。

战斗力MAX,能徒手掰断保险杠,脚程赛汽车。

但面对女人的挑逗,却内向害羞,束手无策。

顺便说一句,这个角色原本最初是亨利·卡维尔去面试,结果导演跟他说“你演不了,你染一头金发就跟哈维尔·巴登似的”,最后让他去演了美国特工。

两个性格迥异,都习惯单干的大男人,被强行凑对。

可以想象,拌嘴互掐少不了。

挖苦对方的间谍设备。

嘲弄彼此的时尚品味。

话不投机,公厕肉搏。

在你来我往的抬杠中,逐渐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先是出现“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现在不能下手杀他”这样谜之怜香惜玉的对话。

然后一方在车里喝红酒,吃三明治,优哉地看着另一方被追杀后。

还是“不情愿”地出手相救。

最后,当卡维尔帮汉莫把丢失的父亲手表找回。

汉莫什么都没说,迅速戴上。

这个心照不宣的动作,正式宣告了两人关系,从水火不容到如胶似漆。

整个心路历程腐得不着痕迹,腐得水到渠成。

比那些为腐而腐,毫不走心的电影,段位不知道高出多少。

缺点是,两位男主角之间的化学反应太强,导致斗嘴戏份占据太多笔墨,让破案主线显得随便。

剧情爆点不多,有些反转也禁不起推敲。

比如当片中所有人都被严密监听时,女主角却能轻松打电话,逆袭全局。

这些强撸出来的戏剧性,比起《王牌特工》里科林·费斯被一枪打死带给观众的震惊和猝不及防,要逊色得多。

另外,因为故事背景设定在60年代,装备基本与高科技绝缘。

所有间谍行动都十分粗暴。

人家汽车能指纹识别。(《碟中谍5》)

这里只有手摇车窗。

人家开锁用眼球。(《碟中谍》)

这里开锁靠铁丝。

跟那些恨不得用各种高难度大场面塞满全片的特工电影比起来,《秘密特工》里的动作戏简直菜鸟级。

怎么让保安昏迷:呼巴掌。

跳个楼——还是从二楼跳的。

但盖·里奇用智力弥补了火力。

一场追车戏,玩出了埋伏,调虎离山等妙计。

想求爽的同学,有着落。

况且,复古也有复古的好。

剧版前作中,男主角的高领套头衫配夹克就引领过一时潮流。

电影版,盖·里奇更是把复古玩到极致。

片中盖导以往作品里潮湿阴暗的伦敦街道不见踪影,镜头更多流连在明亮鲜艳的德国,意大利。

负责影片服装设计的是乔安娜·约翰斯顿,曾参与《拯救大兵瑞恩》、《战马》、《林肯》、《海盗电台》等多部年代戏。

同样是鸭舌帽、高领毛衣外配夹克,电影版更精致考究。

两位女主的造型,参照60年代超模。

泰勒的造型灵感来源于英国模特简·诗琳普顿——这位模特曾是不少摄影师眼中的终极缪斯。

维多利亚的造型则是参照跟梦露齐名的“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马里莎·贝伦森。

《Esquire》探班时就狂赞,片场像拍时尚大片的地方,每个人都光彩照人,像“007遇见《广告狂人》”。

既然不是一部“正经”的流水线特工片,当然保不住盖·里奇夹带私货。

那套标志性的运镜,依然有迹可循。

比如在正常节奏中突然穿插慢镜头:

《秘密特工》有。

漫画分镜式的镜头切换。

《秘密特工》也有。

这些专属于盖·里奇的“酷招”,保证了整部片节奏干净利落,杜绝尿意。

最后,俏皮的配乐是一大亮点。

存在感极强,却不喧宾夺主,反而制造出不少会心的冷幽默。

比如前面提到的,卡维尔坐在汽车,慢悠悠地往脖子里塞餐巾,啃面包,再从电台挑出一首抒情歌。

镇定地看着队友的船爆炸、沉入水底。

再在软绵绵的曲调中,力挽狂澜。

动静对比强烈,一张一弛间,将逼格推向顶点!

配乐师Daniel Pemberton在采访中就说,为了让配乐有60年代的氛围,兼具紧张神秘感和时尚度,他特意减少使用传统弦乐,采用一些特别的,有点怪鸡的打击乐器。

总之,如果你喜欢《王牌特工》、《女间谍》等动漫腔调的特工片,《秘密特工》一定合你口味。

其实,《秘密特工》只是前传,电影结束,这支秘密特工队才正式成立。

续集板上钉钉。

主创之一的阿米·汉莫也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要拍续集,只要盖导一句话,我绝不会说半个不。

相信,不久的将来,还能再见这群养眼的特工。

最后,啰嗦一句,贝克汉姆的客串,藏得很深。

Sir打赌,睁大眼睛,你们都未必能找得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