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凤凰,我悟出10点职场知识

2023-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冰底学堂

文 | 叶子老师

我们团队去湘西旅行了。

以前我也去过,但这次感受不太一样。换作以前,出行就是嗨皮得忘乎所以。但这次却感悟颇多。这就是“大学、职场新人、职场成熟者”三个阶段的区别吧,我现在就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我现在也是管理者的岗位了,也真的是屁股决定脑袋了。在职场的历练,让我思考方式真的不太一样了。这次团队出行与活动组织,我总结出10点感悟,分享给即将进入职场的你。

1.策划活动,意义先行

以前我搞活动,想搞就去搞了,唯一的出发点就是“我喜欢”。

在职场不是这样的。我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活动首先要考虑意义,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这次活动?”

我们认为,本次活动意义在于:给员工锻炼身体,调节状态,同时为接下来的五一学习营进行预备调休。

接下来就是考虑效果:一要让大家觉得好玩;二要能体现奖惩激励,要让优秀员工有更多福利和报销比例。

最后还要考虑成本:从出行,到门票,到食宿,甚至高速路费都要考虑进去。毕竟人多的时候,小开支也是大开支。

这些是没进入职场的我不会考虑的。以前就是好玩就去了,没考虑过什么意义、效果和成本。在职场学会了怎么想事。

2.文化传递

读书的时候,我出去玩了就是玩了,最多即兴随手发几张美照。

现在在职场,我们要讲究文化传递:是否要统一着装?是否要带横幅?谁来做专职摄影摄像?新员工给谁带领?动态要如何发布才能体现我们“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文化?

这都是作为一个组织,与个人不同的地方。

3.凡事要提前预演

以前开会的时候,总听老板不断强调,“凡事要提前预演”。“你心里装着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所谓预演,就是在事情没开始之前,把所有的环节、细节、场景、可能出现的问题细细琢磨几遍,确保所有环节有备无患。

在学到这个知识点后,这次我刻意通过视频拍摄来体验了一把预演的感觉。出发之前,我就在想:现场如何拍摄?从什么角度才有美感?摄制之后如何取舍和剪辑?到了现场,我再看跟我的预演是否吻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么不同。

果然,先期预演,加现场对比,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这个习惯,我要保持。

4.有意识地记东西

我算是有点路痴的人,去了哪里几遍也记不住。凤凰也算是我第二次去了,但感觉跟第一次差不多,还是不知道在哪里住宿,哪里吃饭,这么出行。甚至同事问我地形,我也说不出来。

但老板不一样,他也是第二次去,但感觉跟个本地人一样——哪个方向是什么景点,怎么出行,非常清晰。

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要养成有意识记东西的习惯,不然一个地方去了十次八次,还跟新来的一样。

我才知道,他们的习惯是这样的。

5.随时提高情商

这次去了两位员工家长,但刚开始我也不以为意,坐在同事那一桌嗨得起劲。

同事提示我:你酒量还可以,可以陪两位家长喝一杯。我突然被点醒了,环视一圈之后,我发现几位男同事已经安排在家长旁边,陪他们喝点小酒。

我突然很汗颜,我怎么就没想到照顾他人?而老板却知道每位家长的喝酒习惯,提前给他们准备了酒,并安排好能喝的男生坐在他们身边,就是为了让他们开心和尽兴。

所谓情商,不是说在某个地方有,某个地方无,而是随时随地都能感知和照顾到他人的情绪与处境。

6.旅途也是团队培养的好方式

读书的时候,出行同伴基本是同学和好友,旅途虽然热闹,但大家彼此认知水平差不多,谈不上很多学习机会。

但这一次,同车的有好几位上级,全程六七个小时,有一半的时候他们在给我们梳理工作。甚至当晚在去剧场看演出的路上,短短十分钟车程,还在交流一些当天发生的工作事项。

我发现,在职场,要创造机会跟牛人请教学习,把握每一个机会。

7.每个人都是榜样

路途比较遥远,所以很多同事都在车上处理工作。有时候我们只是听人说,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只有当亲眼看到身边人的工作状态,你才会感受到真实的触动。

之前也看过很多文章,说很多老板在飞机上处理工作。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也说,他经常在飞机上用两个小时翻完一本书。

我发现,优秀的人总是这样:该工作的时候,投入地工作;该放松的时候,全心地放松。而且,他们非常善于利用时间。

对于学习来说,说教很重要,耳濡目染更重要。

8.有意识地扮演组织者角色

这次出行,我也算是组织者了,真切体会到老板说的:一两个人旅行是享受,一大堆人旅行是负担。

一个人旅行,不用操心任何人,算是享受。两三个人旅行,一眼能看到彼此,也算是轻松。但一大堆人,你就要操心他们食宿与出行,还要担心他们的安全与走失,这就是操心了。

有些人带着小孩去旅行,就很操心。如果还带上年迈的父母,那就更操心。同样,带着一个团队也是很操心的。

通过这次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角色转换,我体会到那句话——如果你感觉很轻松,一定是有人给你承担了压力。

9.只为自己考虑的人没格局

凤凰以前我去过,但这次又去了。一方面是好玩,更多是陪着团队,作为一种团队建设。

记得老板说过,他去过很多次三亚,很多次张家界,但每次在这些地方的团建,他几乎还是去了,因为他觉得这是跟团队交流的机会。他原本可以去一些新鲜的地方,但为了团队,他选择陪伴。这是一种想事的出发点:你是着眼自己,还是着眼团队?

我发现,有些人想事的出发点是自己,“我去过了,我不想跟你们去了。”但有些人想事的出发点是团队,“团队需要我,我就要去。”

这也许就是格局的差别。职位越大,责任越大。我们考虑的不再只是自己。

10.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去

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了,但很多道理,只有亲历才会体会得更加深刻。这次我就再次感受了一把。

我们一路欢声笑语,哪怕在沱江边跳舞都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好多人围观和拍照。和团队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很开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