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
我们靠概括来认识世界 小时候总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无理数这种东西,怎么分也分不完,还永不重样。相信很多孩子都会有如此疑问。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有了答案而停止好奇,而是因为岁数大了,知道有些问题有了答案也无济于事,所以连问题带好奇心一块丢掉了。 昨天无意间看到了一个词,rational,它的名词含义是有理数,形容词含义是理性的。而去掉al,ration的主要含义是定额,这个词让我们一下子看清西方人对有理数和理性的定义。也就是说有理数的概念来自于"定额",有一定的边界,是人为确定的一些固定的东西。而现实是无所谓定与不定的,就好比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被定义为中心一样。与之相对的就是irrational,无理数。它们是另一个维度,在人已确定的界石间游走,是条没有边际的线条,一直向两端无限沿伸,我们的文明就是用我们定义的东西去触摸现实,标记现实,勾勒一个人类想象中的世界的轮廓。勾勒的如此严密、逼真,以至于我们误以为我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而现实世界是无尽的,我们只能用人为的方式去想像。人为的方式有利有弊。利在于人学会了取舍,在有限的时空中定义描述了更宏大的世界。弊也在于人的取舍,自认为世界是人造的公式,一切尽在掌握。关于这利弊,自有评说,在此不作细谈。 我想聊一下我通过绘画观察到的世界。看一幅作品,其实是在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看世界的方式不尽相同,绘画表现出来的差异也就千姿百态。这和前面说的概括有着紧密的关系。 记得从中规中矩地学画第一天起,老师告诉我的就是概括,要有概括能力。那时候看高年级的同学把圆圆的苹果画成斧劈刀切的块面,感觉十分新鲜,也十分困惑,困惑的是自己瞪着大眼也没有看到那些块面到底在哪儿?慢慢地理解到,这就是所谓的概括。当用概况的方法观察时,你会发现,用直线切出来的弧度,比真实的弧度更生动,更符合人心里对物体的感受。再比如国画或水彩画,画家往往只用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十分生动的景象和物件,这些画面跳过了众多细节,只强调了某些特征,却比看实物还要鲜活逼真,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用意识在看,我们看到的都是心像。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觉得这些画家犹如一款高质量的压缩软件,他们可以捕捉到心像中最为重要的数据,其他细节全部被省略,形成一幅可以储存鲜活感受,却无需细节的压缩记忆包。当然,真正的艺术标准远不是如此简单,在艺术的领域,人们最早突破了客观的界限,画面成为越来越个体、私人的感受。艺术越来越深地走入自我,走入灵魂深处。也许一个人用一笔黑色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也许一个人把灵魂投向了清清溪水之中。你不懂我,我不解你。全因我们使用了自己的语言一一自己的概括方式。这自我的投射如同无理数,在一个不同的维度上分裂开去,逐渐坠入混沌之中,回归了本原。 概括让我们似乎能够把握这个世界,我们学会使用用于概括的数字、语言和大量的复制品。我们抽取了实物貌似相同的属性。这如同我们在混沌中钉下的桩基,但世界会如我们看上去那般清爽吗?肯定不会,成年后的我终于理解了这无穷变化着的无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