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选择银行贷款的痛点
笔者之前写了一篇一成首付买车的融资渠道购车痛点。这次想写下银行的。
相较于融资租赁购车的坑--实际利率超高做了这个选择就意味着往后几年为车打工,银行的坑也不少。
因为笔者身在各类网约车的群,近期群友身上发生的几件事情颇有代表性。
分享两则小故事,来源自A君和B女士的亲身经历。
A的麻烦
A的太太怀孕后,新购置了一台大空间车,车价20多万,因为车价较高而且A还有房贷,购车时选择了某银行的汽车分期。办理分期时某银行强调纯信用不抵押。
A有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月收入7000,跟风进了网约车主群,做了网约车。其实A的车子老前辈都说不赚钱,但是A觉得以租养贷也挺好,周末接两个网约车贴补贴补油钱。
在群里各位大神的指导下,于购车第2个月,办理了私家车转网约车登记,然后麻烦就来了。
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反复查询中发现,A的保单做过变更,这是不寻常的信号。于是银行工作人员来了解情况,汇报银行后,银行提出:要求A提前还款,同时要把之后2年多的利息也支付出来。银行人员电话告知A将这次贷款定性为套取银行资金,原本应是消费用途的资金转为了营运性质,也就是以此谋利了。
群里的老前辈告诫A,只要按时还款,银行不能强制提前还款,毕竟产权没有抵押,怎么处理是A的自由。
A苦恼的是,银行的确没有官方出面强制执行,但是当时为他办理贷款的车商和银行员工因为他的事情受到了牵连。自从A变更保单被银行查出,A购买汽车的那家车商,之后所有等待放款的客户都不允许进行贷款,车商因为不能按时交车损失了数千元;为A进行贷款办理的银行员工因为损失了一家车商的所有贷款客户,每月仅仅领基础工资。作为事先没有告知办理转网约车的A来说,必然很歉疚对这两方造成了损失。为此也考虑根据银行要求提前结清贷款。
但是最后A还是没有提前结清,提前结清要支付15000超过的后两年利息,这个钱A不愿意承担,经销商不愿意承担,因为核算下来A的贷款经销商仅赚880元,赔付不出15000,而银行员工想承担但无力承担,同样的道理,为A办理贷款的收入仅为550元。
目前A过滤了所有该银行的电话,但是工作人员经常长途跋涉来小区拍摄车辆照片。A很是后悔跟风做了网约车,没赚多少钱反而惹了一堆麻烦。但是同时也觉得疑惑:按照银行的逻辑,是否做了房贷就30年里只允许自住不允许出租了?
B的故事
B是我认识的另外一个朋友,30不到,努力奋斗虽然在上海买不起房,但是凑了首付新买了台车,也是很高兴的事情。结果也遇到了烦心事。因为买不起沪牌,选择老家牌照,同样的选择了银行车贷。
上牌时因为当地要求,把名字改成了亲哥,同样的,被银行查到了。B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一脸尴尬,说银行宣传的时候允许直系亲属间变更车主,当时觉得挺好,谁知道亲兄弟不属于直系亲属。因为贷款仅限本人使用,这种行为也属于套取银行资金。后来接到银行工作人员电话说会影响房贷影响征信影响经销商的其他贷款客户,B一方面为当时变更车主没通知银行感到后悔,一方面害怕真的产生不良影响,无奈只能提前结清贷款,贷款用了半年,利息付了3年。
这件事情让B好好补了一下法律知识,同时也对银行敬而远之了。
今天先说到这里,笔者觉得银行的做法从法律上来说没有错处,但是情理上来说极不人性。而且有连坐的特征。
但是目前没有权威解释,笔者也没找到相关判例。最后权且猜测一下,银行动辄要求提前结清,是否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存在,因为这样折算下来的利率仅次于融资租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