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家的藏品中也有好东西,为何出手变现却很难?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外的收藏艺术品市场的活跃程度.大批收藏爱好者就加入了这个行列,不管是腰缠万贯的还是小有积蓄的,都在大江南北跑着,只要听闻哪个地方出了什么好东西,就一窝蜂的涌到那里去淘宝,谁敢说自己没个捡漏的心思。
好了,东西是收到了,真真假假、好好坏坏各个层次的都有。我见过很多收藏者,藏的家里都挪不过地来了,有的睡觉连老伴都不要了,夜夜抱着个宝贝瓷瓶睡觉。
随着现在各方艺术品利好的新闻一多,大家都想时候到了,该出去点东西了,宝贝再不舍得。这年头也还是钞票实际,有的人便无头苍蝇似得到处跑卖东西,但是,发现想卖点东西没那么容易。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原因是什么。
1,收藏来源
先不说渠道是否合法,中国人有一句话总挂在嘴边——师出有名。
打个比方说,前面提到的乾隆帝收藏的很多字画,都有项家旧藏的钤印,就如同我们现在看见一些清宫旧藏的古画上面也有乾隆帝的鉴赏章,这两个在盖鉴赏章方面是一个毛病。
好多珍贵的收藏品都是传承有序的,在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比较高的藏品通常会有一个出处,写的明明白白,谁谁谁或者什么家族旧藏,这样到了交易的时候买家就比较放心。民间的收藏家收东西的时候都是都东一件西一件,说是什么什么地方出来的好东西,问题是,你跟买家这么说,有多少人肯信呢?不论真假和多少钱,来源清清楚楚,谁都买得放心,大家都不想买个东西还触犯法律方面的问题。
2,收藏种类过杂
交涉的收藏圈子过窄,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术有专精,很多比较专业的藏家,对自己收藏的品类通常都有做过很深的功课,而且往往只收藏一个种类的藏品,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和常识。你让他讲每件藏品的来源及背景,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非常专业,因为够专心。
普通的收藏者,他认为是好东西的,什么都买,对藏品本身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随意收藏,这样到了想出手的时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难怪别人不相信了。收藏者很多平常都有自己的一个收藏圈子,进行互相鉴赏讨论或者互相交换,有老师有学生。但是通常都是区域性的、封闭性的,很少与外界进行客观的对比,闭门造车终归路越走越窄,要是人与人之间又不是真心相待,那真是走投无路了。多于专业的人士沟通,多了解外界的市场行情和收藏资讯,丰富一下自己的阅历才是好事情。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的专家领导将不定期走进我们古钰斋帮助藏友正确认清自己的藏品,优质物品还可以免费送拍,更多资讯欢迎收藏 1 3 0 1 3 0 3 2 1 3 5。
3,真假参杂,年代参差不齐。
有的收藏者收藏的东西多,本身自己经济条件也不错,就弄了个大的地方给自己做展厅。进去一看,他能非常得意给你指出他所收藏的从古到今各种种类的藏品,有些甚至还是历史某位名人使用过的。很可惜,真的没几件,因为专业知识不够,有些臆造之还假得令人啼笑皆非。有些专业藏家一直比较系统性的根据年代来做出收藏的方向,同一个时代的藏品通常实在一个历史环境下,制造工艺和审美观都是一致的,比较好分辨,真假鉴别也就来的更简单,这样才是正确的收藏习惯。
4,个人期望值与藏品实际情况相差太大,眼高手低价格不按市场经济或者藏品实际价值。
有些收藏者,在出手自己的藏品时,完全不按照正常的市场行情来做价值评估,动不动就开口上亿。自然而然买家就望而却步了,必定都是钱啊,谁都不想做冤大头。真的藏品、好的心态、正确的市场定位,这三者都不可缺失。
5,听别人说故事,和给别人说故事,买卖沟通不诚实。
一些收藏者,去收一些藏品的时候,可能是听“好朋友”给的某个信息或者由哪位熟人介绍。哪里出了些什么好东西,甚至还去所谓的现场,然后听对方讲一堆富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就顿时觉得这是好宝贝,毫不犹豫的就收了。有的收藏者呢,兴致勃勃的到了农村去捡漏,一位老人给他看了某个物件,讲了这是什么时候的祖先传下来的,他也收了。到了出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给买家讲故事,有的没的添油加醋的讲,可是买家又不是傻子,不诚实的沟通怎么会成功呢?结果也就惨淡收场了。
以上的这些原因可能还不够全面,综合了当先很多民间收藏者的现实状态,很多时候,藏品出不了手,要深刻的反省自身的原因,怪谁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