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因记录而文明,国家因记录而强大,个人因记录而成功-《数文明》
什么是文明?公认的一种解释是: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发明创造、人文精神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为什么只有人类发展出了文明,而其他物种没有,即产生文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是人类的智力更高,有人说是人类学习模仿能力更强,还有人说是人类拥有高社会性和团结能力,但这些说法又如何解释:为什么都是人类,有的人类群体的文明却领先其他人类群体?比如当欧洲开始地理大发现、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其他大陆上的人类却依然处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甚至还有处于蛮荒阶段的原始部落。决定人类文明发展快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数文明》作者涂子沛认为,是文字让人类逾越万物、走出蛮荒状态。凭借文字,一个人可以打破他的生理边界,突破大脑的束缚,用固定的形式把自己的观察、经验、思想和成就记录下来,共享出来,激发讨论,并代代相传,不断叠加,即文字让记录成为可能,而记录让文明得以积累。而在今天,记录的方式不仅仅是文字一种,还包括了照片、视频、音频,以及在互联网上各种活动产生的消费记录、浏览记录等等痕迹,这些通通都可以被称为数据。那么,在数据更加丰富、庞大的未来,我们的文明会是什么样的?
涂子沛,大数据先锋思想家。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公共管理硕士和信息技术科学硕士学位。2014年从硅谷回国,出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从2017年起先后创建涂子沛咨询、数文明科技。在《数文明》这本书里,作者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在记录的方式更加丰富、产生的数据更加庞大的未来,我们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未来将会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这对社会、国家以及个人有哪些意义。
我们即将迈入高清晰社会
如今,生活中摄像头随处可见,街道、写字楼、商场、交通工具均有摄像头布置,这些摄像头记录的数据可以清楚的掌握和分析一个人的行踪和轨迹。如果未来再结合:一个人的姓名、身份证、电话号码、银行信息、微信号、消费记录、社交媒体平台记录等个体性标识数据,这就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数据空间。如此一来,政府就可以更清晰的掌握每一个人、每一部车、每一家企业的动态,这就高清晰社会。
在高清晰社会,政府可以实现精细化和个性化管理,减少一刀切式粗放管理。比如纳税,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家庭负担、有几个孩子、有多少房贷来收取更合理的纳税金额。再比如对扶贫、助学金等慈善活动进行精细化、个性化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弄虚作假、骗取资助,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人制定个性化、精准的资助策略,并且由于有了各项数据的反馈,可以随时检验效果并调整相应的策略。
另外,在高清晰社会,犯罪率还会大幅度、全面的下降。一方面是一个人的活动皆会被数据记录,事事有迹可循,任何蛛丝马迹通过数据都可以得到分析和整合,我们可以揭示“不正常”数据背后的非法行为。另一方面,无处不在记录的数据,就如黑夜里的光一样,照亮人性的幽暗之处,清除人类的侥幸心理。比如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收入和消费数据,可以判断此人是否有不明财产来源,并进一步根据其他相关数据来分析其是否存在贪污、索贿、甚至谋财害命等行为,如此一来,有侥幸心理而犯罪的人就会心存畏惧而不敢行动。
我们将迎来更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
《数文明》作者涂子沛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通过数联网建立的整体性政府。在数联网上的数据,形成一个动态的、智能的网,各个结点之间保存着大量交叉的信息。一个数体发生变化,其他数体就会核查这个变化是否由“可信任”的主体发起:如果是,其他数体会接受变化,并同步更新;若不是,其他数体就会拒绝这个变化,并且发起变化的数体也不能变。即要么不变,要么同时变,一个链条中的多个数体保持一致,这就是“分布式“数据记录,也是区块链的核心。
举一个例子,现在为了方便我们办证、减少跑腿情况,政府将很多办事窗口都集中在一个大厅里。比如我们去市民服务中心为新房开通水、电、气业务,然而我们发现,虽然这三个窗口都是在一个大厅里,但是水务、电力、燃气这三个部门的数据是不互通的,市民仍然需要在这三个窗口,重复提交户口本、身份证、房本等相关复印件。
而数据维度上的整体性政府,则会将各部门的数据互通互联,比如当某一市民向一个部门首次提交材料,并通过该部门的审核之后,那么政府的其他部门应该共享这个材料数据,而不必也不能再要求该市民重复提交该材料。在未来的社会,我们可以做到,“仅此一次,最多跑一次”,即某些材料一生只交一次,如果需要跑腿也只需跑一次。未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相比现在,行政方面办事的效率会有极大的提高。
作者涂子沛还认为,在数联网的基础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数据,一个城市的数据处理中心就会成为一个“城市大脑”: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可以自动调配公共资源、预防危机风险、修正潜在问题,并辅助城市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和进行科学决策。
比如当交通数据显示某一区域拥堵时,“城市大脑”会综合各种数据,自动分析出最佳方案,并向相关汽车的导航系统发布针对性的行驶路线方案。比如同样是去机场的两辆车,其中一个人着急赶飞机,则优先安排最快速的路线,抄近路、小路等等;另一个人是去机场接朋友,但“城市大脑”发现其朋友的航班延误了,则推荐该车辆普通路线。事实上,如果每辆车都遵循“城市大脑”的指挥,可能拥堵这件事就不会发生。
人类新的隐私观
这种完全建立在大数据之上的文明,作者称之为“数文明”。虽然未来很美好,但人类在向“数文明”前进的途中,也是问题多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数据的隐私权问题。对于商业机构、行政机构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几乎可以说是透明人,没有任何隐私,我们以为我们是数据的主人,可是到头来却成了数据的奴仆。
我们的隐私权是否需要重新定义。作者认为,处理我们数据的,是机器,是算法,并没有泄露给“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隐私并没有受到“人为”的侵犯。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新的隐私观,向机器、算法开放我们的数据,让其更了解我们,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这也是通向智能时代、机器人时代、人机协同时代唯一的选择。文明从来都是在冲突中成长的,经过磨合、变幻,最终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一种认同,一种信仰,“数文明”也是如此,是需要今天的我们一起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