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诗经

衡门之下即是桃源,放下即抵达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25人  沉默之金

从尚武好战的秦国走过,我们来到简礼仪而重巫术的陈国。

陈地是羲皇故都。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封之于陈,即陈胡公,以“追思先圣王”、“兴灭国、继绝世”,并将长女太姬许配给他,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陈胡公以周朝的礼仪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吸收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陈地历来文化昌盛。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就出生在这里。孔子周游列国,曾三次访陈。

陈人好巫风,人民喜好祭祀,巫风盛而歌舞兴,民风自由浪漫,诗风也相对轻盈灵动。国风中《陈风》十首,生动描绘了陈国的风俗民情。如今天这首《衡门》:

衡门之下,

可以栖(qī)迟。

泌(bì)之洋洋,

可以乐(liáo)饥。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鲂(fáng)?

岂其取妻,

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鲤(lĭ)?

岂其取妻,

必宋之子?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衡门即横木做成的门,指简陋的居所。“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也指隐士的居处。栖迟:栖息,生活。泌:陈国泌邱地方的泉水名。乐:古通疗,治疗,疗饥即糊口也。

诗的首章即道出了诗人的心志:

在简陋的门梁下,我就已经可以栖居;汩汩流淌的泉水,喝一点,我就可以果腹。何必一定要住在华厦之中?简陋的茅屋就足以栖身!何必一定要锦衣玉食,源源涌出的泉水,喝了就能止渴充饥啊!

人的物欲是不需太多的,没有过高的奢求,欲望少,能知足,自然也就常快乐。

这里的“衡门栖迟”,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表明对物质生活上要求很少,只追求精神的自在快乐;“泌水乐饥”,现在也成为安贫乐道的著名典故。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二、三章句式相同,意思相近。鲂:鳊鱼,黄河鳊鱼肥美,很名贵。齐姜:齐国的姜姓女子,贵族,姜姓是齐国国君姓氏。宋子:即宋国子姓的女子,也是名门贵族。

难道我们要吃鱼,非要吃黄河鲂鱼才算香?

难道我们要娶妻,非得娶齐国的姜姓姑娘?

难道我们要吃鱼,非要有黄河鲤鱼才可尝?

难道我们要娶妻,非得娶宋国的子姓姑娘

在诗人的生活中,粗茶淡饭便可知足,又何必一定要吃出产于黄河的美味鲂鱼或鲤鱼呢?娶妻但求心意相通,温良贤惠,又何必高攀那些名门贵族的千金小姐呢?

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意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最喜爱的弟子是颜回,称赞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陶渊明挂冠弃官,归隐田园,过着虽然清贫但却自由闲适的生活:“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

这就是人之志的体现:“光耀门楣”是一种,“衡门栖迟”也是一种。

这也是生活态度的不同:荣华富贵的一种活法,安贫乐道也是一种活法。

于我而言,更倾向于后者。怡然而自得。追寻理想,遵从内心的声音,爱我所爱,无问西东。

历史上有许多安贫乐道之士,不受世间贫穷、富贵等外在环境所影响,如陶渊明: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对于他们而言,快乐并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世界的充实与道德价值的实践。

此诗简简单单,虽语言浅短,但却意味深长,表现了上古陈地百姓自由、纯朴的情爱意识,正如民歌中唱的:“风过岭头水过基,男从女愿莫讲离。我俩有情吃水饱,无情吃肉也皱眉。”

在诗人眼里,居室虽简陋,仍可游可息;泉水清澈,亦可供疗饥。菜蔬粥餐,未尝不可食;布荆荆钗,未尝不可娶。

每个人幸福的标准不同,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粗茶淡饭,从容平淡,不求富贵,不求闻达,老夫老妻相伴,厮守终生,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他日即使回归田园,也并非隐世,只是换一种生活方式。朝诗书,暮担荷,淡计谋。躬耕以养身,读书以明志;琴画自赏,风月相伴,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禁想到沈复与芸娘,《浮生六记》里那些动人的记忆。

“来世卿当为男,我为女子相从。”这大概是沈复对芸娘最痴的情话了。芸娘——这个林语堂眼中的“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过着淳朴恬适、怡然自甘的生活——“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是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

她向往自由,挣脱束缚,释放天性。生命如花,栉风沐雨、尽情绽放。兴起抚弦谈水月,闲来侍墨话桑榆,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净缄默。

想到《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心若自由,衡门之下即是桃源,放下即抵达。

只要自己心中有序而安顿,哪里都是终南山。

衡门之下即是桃源,放下即抵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