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仇家恨,身世飘零的女词人
徐灿,字湘蘋,生于明末清初江南吴县的一个官宦家庭,是家中次女。父亲徐子懋精通经史,在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下,徐灿自幼就对读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展现出极大的天分,小小年纪的她擅做诗文,精通书画,尤其一手仕女图令人啧啧称赞。徐灿的性情也十分柔婉端庄,父亲称她“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在诸多儿女中尤其喜爱她。徐灿的童年时代是在苏州城外的一个山庄里度过的,美丽的景色、精妙的诗文和家人的宠爱伴她成长,让她度过了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好时光。
时光飞逝,少女转眼亭亭玉立,家中为她选中出身望族的大才子陈之遴为夫婿,一方盖头一双雁,徐灿便由徐家女成为了陈家妇。陈之遴先前成过亲,因而徐灿实际上是以继室的身份嫁给他的,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夫妻二人的感情,二人都有满腹的才华,他们性情相投,诗文相和,算得上伉俪情深。每当陈之遴外出办事,徐灿总会依依不舍,留下了许多相思之语。
《菩萨蛮·秋闺》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二人在崇祯初年成婚,婚后不久,陈之遴进士及第,高中榜眼,陈之遴意气风发入朝出仕。
崇祯十七年三月,大明国都城破,皇帝自缢,同年五月,清军入关,占领北京。这是大明朝的穷途末路,却是陈之遴的“生路”,不久后陈之遴入清廷为官,被任命为秘书院侍读学士,自此扶摇直上。
她自幼学的是孔孟之道,接受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以说于国尽忠几乎是她的信仰。那时候有人不肯降清宁肯自尽,有人隐居山林再不问朝堂,她深以为然,面对亡国之恨尚,作为文人士子本该如此,可现在,她的丈夫毫不犹豫地向清廷俯首称臣,对此她实在是难以接受。两种想法来回撕扯着她,她找不到出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在带着孩子们去都城与丈夫相会的路上,她心中更是万分凌乱,明明不愿意去,却不得不去,最终只能借笔尖抒发一二愁绪。
顺治十五年,陈之遴被卷入朝中大案,原本皇帝只将他原官发往辽阳,又因惜才召他回京,但又有人弹劾他受贿,皇帝忍无可忍,下令革职抄家,陈之遴全家流放辽东。四十一岁的徐灿听到旨意叹了口气,便起身收拾行囊,带着儿女们与丈夫同赴辽东。
九年后,陈之遴郁郁而终,陈之遴的四个孩子中三个也相继离世,徐灿膝下仅余下一子。国仇家恨,身世飘零,一起压在了徐灿的身上,她只能孤独地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