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青春

人生赢家到底“赢”在哪里?

2017-12-22  本文已影响273人  静伴花开

林荫大道的尽头,一个约莫八九岁模样的男孩坐在椅子上看书,戴了副很斯文的眼镜。

这条大道只有一张椅子,走累了,我悄悄坐在他身旁。过了一会,他抬头冲我笑笑,向我问好。话匣子慢慢打开。我得知他每天放学都会在此等候在附近工厂里务工的妈妈。男孩全家都是外地人,三年前离开贵州毕节来到重庆打工和生活。

“长大了想做什么”,我随意地问起。

“人生赢家,像我幺叔那样”,他一脸崇拜地望着前方,好似幺叔就站在跟前。

这个回答令我诧异,我迫切想听听他幺叔是怎样的“人生赢家”。

他告诉我,幺叔是村里的大学生,目前在上海一家公司工作,能挣大钱,每次回家都会给他买很多玩具和零食。

“所以,你也想做有钱的人生赢家是吗?”有钱,这是他告诉我关于幺叔这个“人生赢家”的重点信息,我猜想他对人生赢家的认知便在于此。

他笃定地点点头。

我们聊了近一个小时,直到他妈妈骑着一辆摩托车把他载走。“呜呜呜——”,一阵轰鸣,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之中。

“人生赢家”,这个时髦得能从一个小学生嘴里吐出来的词却久久地盘旋在我心房的上空。

按照小朋友的标准,我一定不是“人生赢家”,我所挣的钱仅能糊口,虽然我也是大学生,甚至不止是大学生。我忍不住自嘲起来。

我想起了另外件事。

不久前,在网上偶遇十多年未曾见面的老同学,一番激动不已,思绪一下子飘回到那个挑灯夜战的青葱岁月。我们聊着过去,现在、未来,谈着生活、工作、爱情。年过三十,她仍是孑身一人,两个月前才换了一家新公司。从头像上看,身着职业装的她显得十分干练和利落。她说,业余时间会做做美容,健健身,偶尔也会去酒吧,或者约上朋友打麻将。这生活,好不惬意!反观我的生活,业余时间就是陪娃,溜娃,干家务,或者偷空看看书。我有一点点小羡慕。

现实的笑话就是,人与人之间,永远盯着别人的生活,默默相互羡慕。就在我羡慕她单身自由和生活丰富的同时,她却羡慕我工作稳定,安居乐业。

“亲爱的,你的生活就是我一直向往的啊,你看,你不用像我一样深夜还在外面拼酒拉客户,不用为了一个单子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你和老公工作稳定,关键你马上有两个宝贝了,该完成的事都完成。这样的人生状态估计我得四十岁才能实现。真的,你就是一人生赢家”。

工作稳定,生活不折腾,有两个孩子,这就是人生赢家?

作为网络流行文化发展的产物,“人生赢家”一词最近几年频频活跃于媒体信息,尤其是新闻报道。且看:

“人生赢家,毛阿敏近照曝光光芒四射,嫁百亿老公女儿靓儿子帅”;

“24岁人生赢家!章泽天又有了全球新称号”;

“大学生带妻女参加毕业典礼,被赞人生赢家”

“30岁能开上这3款车才是人生赢家,成熟有魅力”。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人生赢家”,诸如此类的新闻铺天盖地,大部分与明星、多金、事业有成相关。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普世价值观判断体系对“人生赢家”内涵的诠释:成功,脱颖而出,各个方面收获满满,表面看起来十分幸福。

当谈起“赢”字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谈比赛,竞争。可是,当我们谈到“人生赢家”的时候,却有些迷惑:到底赢了谁,才能称为“人生赢家”,是那些潜在的竞争对手,同学?同事?朋友?甚至普通大众吗?有人携带娇妻怀抱两孩参加毕业典礼,在那些一脸青涩一无所有的同学面前的确好似成了“赢家”,毕竟在未来求职就业、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他提早一步,减少了奋斗的时间成本。可是,君不见,我们的生活中,晚婚晚育而心想事成的人大把存在吗?

好吧,就算是,那凭什么赢?成功多金,事业有成,这只是你的生活,与人何干?是谁设置的这场比赛,谁规定的赛制,谁说的年轻有为,名利双收,婚姻幸福,儿女双全,颜值超人就一定是赢家?

现实生活中,优秀和卓越总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的生活平淡无奇,简简单单。追求成功,向往幸福,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他人,更不能把他人的生活纳入判断评价自己过得好不好的参考范畴。更何况,幸福的本质很多时候与表面的成功并不搭调,甚至截然相反。

私以为,独身有独身的好,了无牵挂,逍遥自在;结婚有结婚的福,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没钱可以过得精彩快乐;多金也能幸福美满。每一种生活都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每一条路都可能通往光明。所有的选择权和决定权都在我们自己手中。

作家李尚龙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没有必要羡慕嫉妒那些光亮的人;更没有必要自怨自艾,那些不过是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过去,都会更好,只要你还相信努力的意义,相信生活靠双手改变。

如果真的有人生赢家,那应该是这样的人:

不屈于苦难,不败于挫折,不服于困难,不折于逆境。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的钢铁战士,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哪怕双目失明,瘫痪在床,也能让生命绽放全部的辉煌。像作家史铁生那样,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攀登一座又一座文学的高峰,以生命的热情温暖千万人的心灵。

也应该是这样的人:

拥有人生最根本最重要的力量。这种内在的力量是觉醒的力量,是能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生命,是一个个体,是一个灵魂,满足于那些平凡而永恒的自然情感需求,追求单纯而必须的快乐,树立生活的信仰,保持内心的智慧。

周国平说,“如果你已经获得的权利、金钱、名声、地位,也许可以使你活得风光,但唯有内在的力量能使你活得有意义。”

与必然存在却不知身在何方的磨难抗争,这是每个成年人应该明白的道理,应该挑起的责任。但是对于孩子,对于那一颗颗幼小稚嫩干净脆弱的心,我们似乎应该传递这样的声音:

孩子,你健康快乐成长就好,不必将“人生赢家”当作你的理想目标。你要好好读书,但不是为了赢过他人,不是要你跟人比成绩,而是将来可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你要强健体魄,不是为了在运动场上一马当先,所向无敌,而是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保障你去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更好地陪伴爱你的人。

一味地引导、要求和教育孩子去追求卓越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作家尹建莉就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曾提出“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能出色”的言论。

龙应台在谈到一个孩子跳楼自杀案例时,也痛心疾首地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出人头地......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会我们:你跌到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反思是为了进步,批判应该指向解决问题,希望下一次,我们能听到更多的不一样的“人生赢家”的故事,能从这些故事中挖掘出真正的启迪性价值。

supf�)zv�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