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的饭局-锵锵X人行 序言
最近连续组织了两次DEMO的饭局,让身边的几个圈子有了交集,也促成了几位朋友的合作,交流扯淡中有些收获,在此一并交代下饭局的初衷和过程,当是个纪录。
饭局的缘起
「三五知己,围炉而坐,漫谈东西南北,世道人心」一直是我对退休后生活的畅想。
年轻的时候,我骨子里是个内向的人,喜好独处,随便研究点什么领域,有所得,有所知,就能给我带来巨大的愉悦,而社交于我来说是个消耗,直到后来发现,交流和表达,本身也是一种获取「愉悦」和「知识」的途径,我才不那么宅了;
大概30岁之后,我才算慢慢学会以「好奇」而非「对立」的心态对待「异见」,这代表着保持平静地吸收而非排斥他人观点的能力。
然后开始爱跟人聊天,跟不同背景的人聊天,寻求那些有见地的「异见」,不仅仅是看重结论,更多的是想了解这些「异见」背后的信息支撑和思考的角度。
慢慢的因为「阅读的庞杂」和「研究的宽泛」这些个偏好,我混迹进了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圈子「出版圈」「游戏圈」「电影圈」「投资圈」,认识了许多「有能力」「有意愿」把平日的思考和大家交流的朋友,期间收获很多;
后来拿「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下饭,我在大家心目中的人设是「余杭窦文涛」。我猜这也是我这种在杭十年一事无成的油腻中年,为何能活跃于各种壁垒深厚的小圈子的原因所在;
于是,我想别等退休了,饭局现在就搞起来,让不同圈子里有趣的人彼此认识,让大家彼此交流认知角度,如果最后能让朋友们少一点「盲维」,自然功德无量,就算不能,老哥们吹吹牛喝喝酒也有益身心嘛。
说干就干。
凭记忆大致理了下交流中一些有趣的观点,算是个记录,为了方便看客,对参与的朋友也做个大概介绍
DEMO:攒局人、饭局服务员、余杭窦文涛
李总:淘系大卖家、超强的生意人(饭局上吹牛逼的事儿,隔俩礼拜李总就能给落地)
容哥:前淘宝X类目团队Leader,VR领域创业者
周总:国家暴力机构下属单位负责人
术哥:阿里高级斜杠专家、产品/UED/数据都专
光光:前阿里专家,见习奶爸,私募股票投资网红
晚哥:人工智能领域弄潮鹅、饭局颜值担当
镜迁:前阿里专家,娃娃机领域创业者
小松:斜杠创业者、母婴/系统商/智能硬件都创
三元:资深茶农/码农、党员、区块链创业者、律师行业创业者、饭局麦霸
云哥: 工号吓死人的阿里运营专家
泽西:猫奴、资深市场人
加菲:前蚂蚁会员体系负责人
黄师傅:航旅度假业务专家、资深互联网广告人
克克:前淘系资深PD、博学多才、西湖谢尔顿
关于电影票房预测和电影宣发的闲聊
术哥:谷歌已经有一套测算模型,票房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高,原因是谷歌旗下有youtube、搜索等数据源头,能非常好的预测出一个影片的热度,从而左右排片等操作,最终确保准确性,目前国内是没有一家机构拥有如此全面的「数据源」;
DEMO:预测的核心是洞察需求端「映前热度、映中口碑」和供应端「影院排片」,宣发的目的是赋能票房,本质上的抓手也是这几个;今年的捉妖记就是通过宣发在映前预售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数字,无论片子质量如何,在映前的宣传上是相对成功的;
光光:今年春节的《红海行动》票房曲线就是现象级的,我印象里即便是好片子,口碑发酵也不会这么快;
DEMO:《红海行动》就是映中的口碑发酵一个很好的案例,但其中有多少是归功于宣发团队,还真不见得;一方面就如同当初《大圣归来》的逆袭,更多的归功于“自来水”们安利,片方的同学当时也都有点懵的;另外一方面,大年初二排片就大规模进行调整了,在院线供应端以前是没有这种效率的。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几点:
「观影群体获取辅助观影决策信息的效率在提升」这归功于互联网媒体的发达;
「院线的排片效率在提升」一方面荧幕过去几年的过度建设,让院线逐渐从甲方身份向乙方身份转移,方圆5公里内不再是独此一家爱看不看,许多影院面临着与两三家同行抢一个观众的局面,这也让影院排片经理们提起了干劲儿,简单的说就是竞争带来的效率提升;另外一方面,淘票票、猫眼都提供了越来越全面的数据决策支持,影院排片得以根据市场情况即时的调整,让越来多被市场认可的好片子,能得到对应的排片量;
光光:如果所有数据都线上化了,那是不是排片经理会是最早一波被AI替代的岗位;
DEMO:极有可能。
关于文娱视频业务的看法
李三虎:爱奇艺上市了,它能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还是挺不容易的,他们当时赌的最对的一个剧是《太阳的后裔》,据说是以合作公司的形式拿下的,成本很低,收益很高;
泽西:爱奇艺用户量这么大和他们制作能力和选剧眼光都有关,看过一个十大网剧,里边6个是爱奇艺的。
DEMO:一方面优酷当年上市后,因为财报的原因,买剧缩手缩脚,给了爱奇艺机会;一方面他们的内容制作更适合互联网年轻的增量用户;现在在内容制作商,优酷是高举高打大投入,例如《火星情报局》,一种是竞争细作拼内容,例如爱奇艺的网综网剧,还有一种就是腾讯视频这种,不声不响的就上来了,网综有《吐槽大会》等等,网剧守着阅文集团、腾讯影业这种兄弟单位,要说投产比和内容生态,可能腾讯的文娱才是第一也说不定;
光光看好Netflix的逻辑
光光:创业门槛升高→社会财富流动放缓→阶层固化→普通阶层精力要消耗→能杀时间的都是好业务→影视剧杀时间→奈飞作剧作的最屌→无脑买入Netflix放着
netflix 全球已经有约一点二亿付费用户,2018年营收预计突破一百五十亿美元,并且计划花费八十亿美元用于电影制作
netflix 2018 年制作的原创电影预计有八十部, 远超其它各大影城的原创电影数目。
全球电影院一年的营收约三百八十亿美元, 美国电影院全年营收的数字是一百一十亿美元, 而且过去几年没有什么增长。这个数字已经低于 netflix 来自全球订户的收入了。
netflix 似乎已经进入一个正反馈循环: 线上付费订户越多→越有钱拍原创电影 → 高质量的独家原创电影越多 →就吸引更多付费订户 →规模越大,纯利润越高→ 越财大气粗可以雇佣影视界顶级的人才拍戏 ;
而且因为 netflix 掌握用户观看的精准的大数据, 对如何拍摄叫座的电影,对观众的各种微妙的喜好,了解得非常细, 这是传统电影公司无法比拟的;
迪士尼的市值 ( 151 billiions ) 目前只比 netflix (143 billion) 略高 5% 左右,虽然预计其 2018年的营收是后者的四倍 ,没有一家影视公司有netflix 的规模, 一点二亿全球付费用户,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2018 年第一季度就增加了八百万);
对标国内谁最可能是中国的Netflix呢?
关于阿里投芯片的扯淡
马老师不愧是互联网领域最具有格局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云、零售、支付和大数据,甚至是区块链,前一个豪掷芯片赛道的是孙正义,软银以约320亿美元收购了 ARM ,当时觉得贵,现在回头看,神来之笔。
阿里团队的市场、公关能力一流,从昨天的阿里达摩院的AI芯片,到今天的中天微,这一波操作妥妥的是他们计划好的带节奏。
关于区块链的生意人思路
三元:如果将龙井茶(产量固定,具备稀缺性)期货化,佐以区块链的概念,很有搞头。
DEMO:在这个模式里,区块链,是必要的么?
三元:To VC的角度,是必要的;
DEMO:果然是生意人;
李总:咱们聊区块链的时候,到底聊的是什么?
DEMO:ICO。
三元:区块链和ICO不是一回事儿;
DEMO:我理解,但区块链的热度都集中在发币上;
三元:这是泡沫,割韭菜;
DEMO:要赚取高于社会平均水准的收益,就要积极的参与泡沫然后谨慎的识别风险;
三元:果然是生意人;
李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已经在盘算着如何落地。
阮籍关于知行合一的分享
阮籍:对于知行合一,我越来越觉得能做到先知后行的,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普通人更多的通过行中去求知,我过去也是总想着先知后行,往往不够接地气,我最近接触一些创业者,很草根,但是会觉得悟性极强,这种悟性应该来自于真正一线的摸爬滚打吧,远比象牙塔里面的坐而论道更加真实;
关于新零售的扯淡
光光:几年前还很难想象阿里腾讯在零售实业如此这般的买买买;
DEMO:阿里和腾讯都已经在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商业能力,所以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发债、融资,所以理论上所有被低估的资产他们都可以买买买,何况是那些跟核心战略相关的呢;
李总:你们看好谁?
光光:阿里是因为流量故事讲不下去了,选了新零售这个故事,在腾讯在线下投资的标的质量也都很高,海澜之家这种;反正如果阿里国内的故事如果讲不好,就要靠国际化来撑市值了,不然就很悬;
聊聊会员运营体系
术哥:会员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多用;用户自己的期望是,越用越有额外的实惠;然后理论上推广预算应该花在新用户身上,从老用户身上薅羊毛,所以可能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老用户感觉得到了实惠又被薅羊毛了吧。。。
DEMO:换个角度,会员体系的价值是不是在用户红利时代难以体现(都在补贴拉新),而在用户存量时代(用户新增减少,和竞对抢夺存量频次)的时候更加有价值
术哥: 我说的矛盾应该一直在,相当于同一批用户公司想从他身上赚钱,用户想从公司身上获得福利
DEMO:以航空公司为例,通过贵宾厅等成本支出,让老用户有了优惠,航空公司通过锁定用户出行航班,来增加上座率 获得收益 ;
术哥:航空公司的例子可能就先得质疑一下,感觉金卡会员应该都是出差的人? 所以目标已经变成:如何赢得B2G人群;这个角度看,策略和方式其实不太适合互联网产品……
克克:提高粘性、花钱买用户信息和行为、给服务增加门槛降成本、新业务定向用户做测试的入口;
术哥:会员体系得先有个预期,这个体系要解决什么问题,貌似现在发展好一些的可能还是QQ,unlimited,plus这种用户付费的
DEMO:Plus 这种付费会员的确更流行了 ,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付费教育阶段完成了,视频网站起到了积极作用;
克克:问题核心在付费服务和付费行为的关系上,一种是平台提供的服务需要购买;一种是平台提供服务本身是免费的前者是酒店、机票里程、游戏付费、Netflix订阅、Amazon prime、云音乐会员;后者是滴滴、美团、电影票、信用卡积分;前者是购买服务本身,给的福利其实是购买服务的一部分,酒店机票游戏充值VIP额外门槛高一些;后者主要还是为了粘性,粘性就是生命力,因为付费行为只是过道手,没怎么真收钱
术哥:信用卡积分确实好,有点像把收益的一部分返现给用户了~不过可能领域受限,比如电影票没收益,滴滴估计也没啥收益。
克克:第一种啊 免邮、优惠价,就是包月换来的;跟健身卡一回事,赚差价;流水和用户行为就是收益,模式决定了;没了就死了,有的话还能说占有率、用户数据价值
三元:也就是说,第一种就是给会员更多折扣,降低利润率,第二种是花钱买流量;
术哥:确实是,模式是根本。会员体系只是一种可选手段……
克克:第一种卖服务,给的福利是算在日常收费里的,设置一些门槛,不轻易全发掉,类比麦当劳优惠券之类的,但根本可以认为是卖服务的营销手段;第二种,真的就是花钱买粘性,从花钱拉新到花钱维持DAU,最终还是为了平台流水,生怕被别人洗去了。打到最后,剩下一两家时候,普遍形同虚设
DEMO:付费会员(Prime)、 等级体系(淘票票)、积分体系(信用卡、运营商),市面上还有什么其他类型的么?
克克:游戏VIP
三元:澳门赌场
DEMO:三元暴露了;游戏VIP 的逻辑 是不是 付费会员+等级体系的综合体
克克:是结合,非付费玩家靠时间积累,可以获得VIP经验值和等级的;游戏不同,这块的设置比例不同;
关于网易股价
李总:你们怎么看网易?他们的电商做得不错啊。
光光:网易不行。
DEMO:产品型的公司,抗风险能力不如生态平台类公司;游戏业务有周期,电商自营业务毛利低;
关于头条&抖音
DEMO:头条是一家值得关注的公司,没有站队,还发展的挺好;
阮籍:短视频是微信微博中间一块薄弱的战场,头条算是找到一个点集中力量打了进去。
DEMO:我们恰恰该关注的是,为啥头条总能找到这种点,总能做出来,他们内部有什么孵化机制能保证团队有这样的迭代创新能力?这方面百度就是个反例,他们靠狂赚钱的一招鲜,迟到了现在;
光光:头条是挺牛逼的,光懂车帝渗透率就快追上汽车之家了,按算一般估值,也有五十亿美金;
加菲:你们觉得抖音的危机是啥?
DEMO:从产品上讲,内容的结构化分类和推荐机制需要加强,抖音产品的设计是嗑瓜子一样的短时间周期高频次给予正反馈,但如果内容丰富度跟不上,就会有同质化带来的疲劳度,最终会带来活跃时长的降低甚至卸载。(现在看来这些问题的确已经明显改善)
光光:头条最大的问题还是媒体属性太强,政策风险大;(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头条还未被相关部门点名)
光光:另外头条、鹅厂必有一战。
调戏了几句人工智能:
DEMO:晚哥,你最近在忙哪一块?
晚哥:在弄人工智能充气娃娃。
DEMO:那你是负责娃娃的部分还是人工的部分?哈哈,不开玩笑,Rokid卖的怎么样?
晚哥:你们不要误解Rokid是个硬件产品公司,Rokid的销售量不是我们关注的,这个产品存在的意义是承载这家公司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就像样板间,最终我们输出的是语音识别等各种技术;
DEMO:有应用案例了吗?
晚哥:我们跟医院就已经在做一些智能识别提升效率的事儿了;
饭局会继续搞下去,现在文字记录点碎片,以后可能是用图文、甚至直播,说不定真就变成一堆互联网老兵扯淡吹牛求打赏,我脑补了下三元口若悬河的说「我党的套路就是....支持我的老铁双击666」
戴某DEMO
201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