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事件:我们家的现状是我每天上班,他每天在家。我早上,给孩子做好早饭,就去上班了。孩子还需要在家里上网课,所以上午上完课,孩子和爸爸就去奶奶那里。对于这点我心里一直是很介意的。我下班了,还不早早回家,还要在奶奶那里待到很晚才回来。到底哪里才是你们的家?
情绪感受:很生气
身体感受:气往头上涌
第一反应:第一反应生气,想要冲到奶奶那里把孩子接回来,但是被理智压住了。还是回到家里耐心等待。还想和爸爸好好打一架,指责他的种种不是。也被理智了。只是关照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内心对话:一天到晚的啥也不干,油瓶倒了都不扶。精神颓废,豪无上进心。每天除了打游戏,睡懒觉,追剧,就是把恨投射给我。
限制性信念:
我的三口之家和奶奶的家,是分开的两个家庭,两个独立的单元。
入侵我的家庭的人,都是敌人!
外界要满足我的意念!我是全能自恋,不能接受,意念失控。
情绪钩子:
我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和妹妹们玩一个游戏,就是我一抬手,你们就要干啥!我一抬腿你们就要干啥!我是老大,她们都小,在体验那中间控制的优越感。
可选择
意识到了,我太在意晚上回家的时间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控制。晚上回家的时间一定要我满意才好。设定家庭的界限是对的,但是不能控制。
所以我和爸商量,能否早一些时间回家。爸爸丢下一句,我几点回来都没问题,你问孩子,她愿意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
我:我是在和你协商你合适的时间。孩子那里我还会去商量。我需要知道你的时间和态度。
爸爸:几点回来都行,早点回来和小伙伴玩,没问题。
我:OK
去找孩子协商,表达我的意见之后,等待孩子!孩子很认真的思考之后,告诉我,要早点回来,并且可以早点回来我们两个一起做晚饭。
孩子反馈给我,妈妈和自己商量的时候,感觉心里很舒服。
这件事,看到自己对家庭和谐的渴望,但是我的方向是错的,控制永远得不到和谐的关系,只会引来反抗和对抗。看到爸爸需要被尊重,并体现价值感。孩子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会为自己做最好的的选择,而做选择的能力,是最宝贵的。
旧模式:抱怨,指责,强行控制【虽然无效,但是我我使用了好多年。并且运用的那么自然。】
新模式:协商,耐心等待,接受一切结果,并在结果中找到最好的方案。【内心很煎熬,尤其在怒气冲头的时候。在协商过程中,等待对方发表意见和做决定的那一刻,内心也特别煎熬。但是结果越来越呈现出来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