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记得朱光潜先生说过:值得读的书至少应该读两遍。第一遍快读,整体浏览把握;第二遍精读,带批判性的慢品。
序言:小说的总纲
慢读细思小说的序言,它简短诡异,只有一张半,却创设了浓厚诡异的悬念,又具有强烈的象征寓意。它恰似《红楼梦》前五回在整部小说的位置,是小说的总纲。
作者以艺术而又犀利的笔触勾勒了“我”幼年、青年和成年后的三张照片,也可说是自画像,定义和揭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可谓以形传神,直入人物的骨髓: 人间一个从未有过的诡异存在,从肖像到内在,很少具有常规“人”的特征与气息。
十岁左右的幼年画像
照片上,孩子的脸上挂着笑歪着头;手却攥紧成两只拳头,好像一个皱巴巴的小老头。
而攥紧的拳头这个细节暴露了笑容背后无法掩饰的内心:那无休止又无法倾诉的紧张、纠结、痛苦、煎熬、隐痛,硬生生把十岁的鲜活可爱皱缩成一个小老头。
青年时代的照片
这是高中或大学时的照片,英俊的脸上还挂着轻飘仿若白纸般的笑,微弱苍白、无力的表情中流露出些许怪异与阴森,这笑似乎耗尽了所有的力气。
照片上飘忽若影的风神让人感觉不出半点活生生人的气息和欲望。这是主人公“我”从家乡走向外界后,内心愈加怯弱绝望的外化,那根维系自己与外界一丝联系的搞笑技能加上内心的惶惧不安消耗了生命的太多能量。
步入社会的成人照片
从照片上看,房间肮脏破旧,揭示出落魄潦倒的处境;头发花白,却无法判断出他的真实年龄;这次脸上没有笑容,甚至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双手伸向小小的火盆,纹丝不动,已然死去了一般,弥散着不祥的气息,俨然一个只具人的外在形式的雕塑。
这是主人公最后阶段的真实写照,他内心唯一的寄托在粗粝冰冷的现实里就像鸡蛋碰到了石头,微火遇到了飓风,鲋鱼遇到了沙漠。
妻子的背叛彻底打碎了那本游丝般纤细脆弱的心,而朋友的势利虚伪无情让他冷彻入骨,家人的冷漠与弃置让他再无笑容。
只是拖着机械的肉体,在心灵的放逐漂泊中感受孤寂与凄凉,活着仿若死去。
一个高度敏感、孤高又难融于世俗功利实用世界的卑微存在,从家里寻觅到外界,世界熙熙攘攘人来人去却找不到一个同类,又丧失了物质的来源支撑,他已然不得不走到命运的尽头…
序言 小结
主人公“我”一方面忠于自我,本能地远离功利、世俗、实用、虚伪、冷漠的人类,渴望有趣、纯粹、超凡脱俗的生活;一方面对人类又不死心,只好抑己迎人费尽心思对各种人一路讨好,以期得到些许心中暗自期待的慰藉与救赎。
但这样惩心否己的精神撕裂与自我流放,确实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久之,必酿悲剧。
而当这悲剧的施加者既指向人类,也指向自我时,悲剧的色彩浓重悲凄。
自己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同时也是悲剧的施加者,而这施加并不是《长恨歌》里唐明皇杨玉环那种沉浸于奢华欢愉而无觉察的放纵,而是清醒地旁观着自我沉沦与损毁,不去悲怜,不去挽救,也再也不做任何挣扎,只是默然 地等着最后的熄灭。
这份悲苦,这份心碎,这份绝望,这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倾诉的悲恸,到底该怎么言说?!
人 间 失 格
生 而 为 人,我 很 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