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朋友圈”,自古以来有意思
日前写过一个小文,由时兴的微信圈说到时下的文友圈、驴友圈、车友圈、钓友圈等等,这些平凡人的圈子在“俗气”中,也多少给我们俗人一点点生活的情趣,挺好。近日读书,发现旧时的一些文化人同样热衷圈子,值得玩味,细品之,觉得挺有意思的。
先说一个叫“竹林七贤”的圈子。
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争不断。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玄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这七个人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在当时的山阳县,就是今天的河南辉县西北的竹林里,又是喝酒,又是赋诗,当然还可能会K歌,谈玄论道,那叫一个热闹。你可别认为他们只是玩玩而已,其实他们也都对政治和人生给予关注。一方面看似志同道合,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倾向也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各教与自然合一。但凡有政治理想而又有才气的人,是不甘寂寞的。这七个人中就有几个老是跟当局不合作,还蛮拼的,有本事就可以任性吗?肯定没得好。后来嵇康被害,阮籍装疯避世,刘伶简直就成了个酒晕子,王戎、山涛则投靠了司马朝廷,最后这个圈子分崩离析。真真应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那句话。
最近读一本关于书法的书,是央视百家讲坛《书法档案》的文字版,叫《问道王羲之》。说到书法,说到王羲之,不能不想到《兰亭序》。下面说的这个圈子就跟《兰亭序》有关。
话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即:“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这一天天气好啊,没有一点雾霾,也没有春天的大风,而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会稽山阴之兰亭”那个地方,王羲之把朋友圈里的人都约来踏青游玩。其中就有山中宰相谢安,永嘉太守孙绰,还有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焕之等,总共有40多个人吧。他们游玩兴致很高,有人就提议做个游戏吧,什么游戏呢?就是把一种特制的叫作“觞”酒杯放在弯弯曲曲的溪水或者渠水里漂着走,大家都分别坐在水边上,酒杯漂到谁面前,谁就喝酒作诗,谁要是作不出诗来,还要被罚酒。这个游戏的名称就叫“曲水流觞”。游戏结束,他们把几十首诗整理出来,就想弄个集子,叫《兰亭诗集》,有人就说,你王羲之文章、书法俱佳,你得给写个序言啊。自然,王羲之也毫不谦虚,趁着酒劲,刷刷刷,一挥而就。第二天,王羲之醒来一看,啊呀,这是我写的吗!这书法简直好得不得了,于是再重又写了两遍,都不抵不上那幅字。那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玩圈子能玩到这种境界,你不得不点赞。
文人圈子有玩出风雅的,也有玩出风波的。有个圈子叫“太太的客厅”,就惹了许多的“笔墨官司”。
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家搬到北平的总布胡同的四合院后,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精英,如名满天下的诗人徐志摩、在学界颇具声望的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哲学家邓叔存、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社会学家陶孟知、考古学家李济、文化领袖胡适、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萧乾等等。他们经常于周六下午,聚在一起品茗坐论天下事,好不热闹。慢慢地,梁家便形成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人称 "太太客厅"。每逢聚会,几乎都以林徽因为中心,谈古论今,皆成学问。
据说,冰心是不去参加这样的聚会的,也看不惯林徽因被众人捧的局面。谁知道她的“看不惯”会不会还有点“酸”的味道呢。1933年9月,冰心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作品中无论是“我们的太太”,还是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外国的风流寡妇,都有一种明显的虚伪、虚荣与虚幻的鲜明色彩,冰心以温婉伴着调侃的笔调,对此作了深刻的讽刺与抨击。
时人认为,这篇小说有影射讽刺林徽音的嫌疑。更有好事者传说,林徽因也不是软柿子任人捏,说她考察古建筑从山西回来,给冰心送的礼物是一坛陈醋,暗指冰心是在吃醋。后来又有人说,“太太的客厅”其实是在金岳霖家里,而非梁、林的家里。而在当时,不论大家你这样猜他那样猜,冰心坚持认为自己写的是小说,因此从未出面表态、澄清。直到1992年,九十多岁的冰心对中国作协的张树英、舒乙讲到《我们太太的客厅》时,说:“《我们太太的客厅》那篇,萧乾认为写的是林徽因,其实是陆小曼。(她们家)客厅里挂的全是她的照片。”
文人的圈子,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