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TED,演讲冇问题 ——从技术到艺术的晋升

2019-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高伟_cb24

                                                常看TED,演讲冇问题

                                                  ——从技术到艺术的晋升

       在职场中会涉及到“一对多”的同步沟通:演讲,掌握这项工具/技能是职场人士的标配,你会演讲吗?你怎么理解演讲的?如何在演讲中克服困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地阐述:

一、演讲的主要目的:帮助听众听“内容”。演讲的主体,不是演讲者"你",而是听众“他”。你必须深谙“他”的“听讲逻辑”,而不是“你”的“演讲逻辑”。这个最基本的立足点如果不对,什么都不对。这也是企业中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用户说好,产品才真的好!

这种思维是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后天修炼得来的:1、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学会主动“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想;2、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多观察,多分析别人做某样事情的原因,才能理解他人,才能形成高“情商”;3、生活中多倾听另一半的想法和观点,教育子女时,多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等等诸如此类。

只有形成了“用户思维”、“换位思考”,那么同一个主题,针对不同的听众,才知道采取不同的演讲措施,你的演讲才能做到真正深入听众的内心。

二、  演讲内容需要呈现,演讲内容要设计。演讲就是对他/他们,提供你的知识/观点/意见,他们能记住/接收/认可/认同/相信/信奉/坚信吗?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1、大部分人的记忆中位数是5±2;所以大部分人的记忆上限是7,你阐述的问题不要超过7个为宜,证明结论的论据不能超过7个,这是符合科学大脑的记忆的,你看所有的TED演讲中,基本上在25分钟内呈现的主题就是一个,阐述的方面基本在3—5个,这背后是有科学的依据的;

2、MECE法则,“不重复不遗漏”+结论先行,才能先声夺人,在演讲内容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这种布局,可以先固化,熟练后自己灵活运用,建立自己的框架;同时,阐述事件/理由的时候,用MECE法则指导,验证,这样才能符合逻辑;

3、信息传递和接收理论,在培训中经常使用。人们接收信息方式的多样性,会导致信息传递的效率各不相同,通常是只有7%来自语言,38%来自于语调与声音,而其余55%则来自于肢体语言,来自于他们眼睛看到的画面。所以,语言其实是传递信息效率最低的途径。人们更习惯于左脑的图形记忆、更习惯于语调和动作记忆、更习惯于画面记忆。

三、现场气氛是关键,避免“念稿派”。念稿和演讲的最大区别是僵化、固化,最大的好处是不会出差子。演讲是需要现场气氛的,气氛的创造是需要技术的,其中包括:

1、目光接触。只有当听众觉得你在注视大多数人,才会感觉自己被关注、被重视。这种能力,就是目光接触,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2、要有互动。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才能调动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自顾自地讲就是念稿,效果会大大打折扣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互动:提问、自嘲、幽默、讲故事等等,因篇幅关系,不再展开;

3、语调和声音、动作和表情。讲话要抑扬顿挫,声音洪亮(最起码听众能听清、听见)、语速要平缓和赋予变化、同时,自己身体的动作,在台上的站姿、手势等等,要自然,协调,不要有违和之感!因篇幅关系,在此不做展开。

四、台上十分钟、台下1000分钟。一场好的演讲准备是多方面的,从演讲稿的修改、稿件的框架、用词的修饰、语言设计、语调调整、表达的完美、受众的偏好、演讲环节的准备、乃至道具的准备等等,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千分钟、甚至万分钟!”所以,不要看着别人做,就以为很容易。演讲是一门技术,技术掌握的标志是潜意识反应,只有融入到生命和血液中的技术才有可能升华为艺术!

       东富龙HR团队成员,演讲这门技术,我们掌握了吗?各位高管们,掌握这门技术到哪个境界了?有没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境界!期望我们共同进步,不断打磨自己!

       钻石之所以璀璨夺目,是因为它的每个面都能反射和折射光,我们每个人能成为钻石团队的一面吗?

                                                        人力资源部    高伟

                                                     2017年12月8日星期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