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

伍柳仙踪《二》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  道源浅说篇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8人  a463cc15b18a

  伍子道原浅说发明曰:仙家修道为仙,初证则长生不死。

  伍真阳注云:人人同此生,有长其生而不死者,乃仙宗有修,有证之圣人也,与无修证、有生死之凡夫不同。所以,欲高出于人之上者,不可无修证也。修之初,炼身中之元精不离元炁,而复还化元炁,古圣之炼精化炁。炼到炁足,即为初修之证。气果足而无漏窍,便长生不死,成漏尽神通,出欲界矣。此由筑基之果成。钟离真人《传道集》谓是初学之小成是也。昔吉王太和问曰:“人言长生不死最难得者、最大之事,老师今浅明言之,但曰初证者,请再详之。”冲虚子曰:初修,炼肾中真阳之元精,谓之筑基。

  阳精炼得不漏而返成炁,渐修渐补,得元炁足,如童子之完体,方是筑基成者。基成则永无漏之果从此始,故曰初证,由此百日之得果也。后面有十月化神,九年还虚,正是大事,与天地同久,正得大果,谓之大成是也。世人不知后证之大,只止于此,便以此为大,故吕祖云:“修命不修性,如何能人圣?”以其神不通灵,故又言:“寿同天地一愚夫”是也。太和曰:“今闻教,始知天仙之道为至大。”

  极证,则统理乾坤。

  真阳曰:由色界之修证而上,历无色界之修证而超出,水与虚空同体,证天仙矣,钟离真人谓之中成,大成是也。得到天仙,即理天上之事,与天地同长久。邱真人云:“寸地尺天,皆有所辖,无空隙处”是也。昔吉王殿下问曰:“天仙,虚无之极,如何统理乾坤?”冲虚子曰:“初修时,主颠倒乾坤,主天地交泰,亦是统理之始。道成时,如太上三大天尊之主玉清、上清、太清者,玄帝为万天之主者,玄帝之北极镇天者。东华之帝、东方者,世尊在西方救世度人者,天官管天,地官管地,水官管水者,三清有九霄三十六洞之理者,有二十四治之理者,如张天师管田平治之类。尘世之下,有八十一洞天之理者,有五岳之主者。唐李靖主中岳者,汉张子房主王屋山者,许旌阳为丹台宫主者, 王喜先生为蓬莱下岛主者,涓子为中岛主者,陈传为蓬莱上岛主者,钟离真人为南洲讲法师者,邵坚为匡庐山主。杨太君为天台山主,三茅真君主三元罪福事。此皆出于太清玉华仙书之说及世人传诵者。以此观之,邱真人之言亦先发明之者矣。王曰:“是。”

  古今人人羡慕而愿学者。

  世闻仙能不死,又有神通,谁不羡慕?又见紫阳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是的端。 ”谁不愿学?又《因果经》云:“佛启父王曰:‘我欲出家,为有四愿。愿不老,愿恒少壮,愿无病,愿不死。”此见仙佛同愿。

  但道理精深,人人未必能晓。

  古圣高真,借法象为喻。而法象实非真我性命,权指身心粗迹之迈于已者以示人,而实悟入于未有身、未有心元上,斯所谓精深也。后世人遂以法象而执之,如铜人身上有针灸,何以愈人身之病,所隔者远也。遂冒认身心而揣摩,如将甘蔗囫囵一吞,亦何得有其滋味,此由未能晓之故也。

  予欲为众浅说之,以发明前圣之所未发者。

  前所未发者亦多,如炼神还虚之理,如炼精止火之机,如辨采药之何为真精,如剖周天之何为大,何为小,如超脱加以五龙之捧,如常定喻乳哺之养儿,……皆是。今皆有发明精切语。

  夫所谓道者,是人所以得生之理。

  道字,即人所以生死、所以修证,必然由之而不可无者不可不知者。

  道之用于化生,谓之精、炁、神。化生而为人之身,故精、炁、神之化生人,即是道之化生人。

  而所以养生致死之由。

  既生有其身,由情炁神盛旺则生得所养而全天年,由道也;精炁衰竭则形枯而致死,亦由道之所致。

  修道者,是即此得生之理,保而还初,使之长其生而不死之法。

  真阳曰:按昔《太上养生胎息气经》云:“精全炁全,精泄炁泄。唯精与炁,顺保全真。”是此义也。故此书亦直说修精、炁、神,保守真元,补还具足如初。即所谓三真三全,必定神仙是也。

  得生之理者,一阴一阳为一性一命,二者全而为人也。

  真阳曰:既性命双全,方成得一个人。亦必性命双修,方成得个仙佛。未有二者不全而能成人成仙佛。必以顺之成人者,以逆成仙佛。所以知为仙佛由于为人。

  何以谓之阴阳性命?当未有天地,未有人身之先,总属虚无。如《易》所谓无极而太极也。

  真阳曰:太极是一炁之极至处,无极是一炁之极无处。无极在太极之先。太极虽有一炁,无阴阳动静,所谓鸿蒙未判之时也。

  无中恍憾,若有一炁。

  正言鸿蒙来判而将判者。判,言分也。未分阴阳动静也。

  是名道炁,亦名先天炁。

  以恍惚将判,言先天炁必如此时此景象之炁,方是虚之极、静之笃者,为至情可炼金丹之药物。不如是,炁非先天。

  此炁久静而一,渐动而分。阳而浮为天,比如人之有性也;阴而沉为地,比如人之有命也。

  冲云:此言阴阳性命皆在动分后说的,不兼静一说。

  吉王问曰:“动分已与静为二矣。动后,又可于动言分阴阳为二乎?”

  冲云:古云一生二、二生三,见得是如此,便说如此。

  阳动极而静,阴静极而动。

  动静原是循环不已的。

  阴阳相交之气而遂生人。

  阴阳不交,则天地不能生。无炁之人必不能修无元气之仙佛。必阴阳二炁交而后生人、生仙佛也。

  则人之所得为生者,有阴阳二气之全,有立性命之理。故曰:“人生一小天地”者也。此结总论阴阳性命之说。以下正说修行之事。

  禀此阴阳二炁顺行,随其自然之变化则生人,逆而返还修自然之理则成仙成佛。是以有三次变化而人道全。

  人道者,生身成人之道也。一次变化是父母初交,二炁合为一炁而成胎也。二次变化是胎完十月,有炁为命,有神为性而将产也。三次变化者是产后长大成人。精炁盛极,十六岁时也。谓之三变者。

  亦有三关修炼而仙道得。

  初关炼精化炁,中关炼炁化神,上关炼神化虚,谓之三关修炼而所以成仙者。

顺行人道之三变者,言一变之关,自无炁而合为一炁也。父母二炁初合一于胞中,只是先天一炁,不名神炁。此时母胞胎中无呼吸元神。及长似形,微有气,似呼吸而未有呼吸。正神气将判、未判之时,及已成呼吸而随母呼吸,则神炁已判而未圆满之时。

胎之十月未满,胎成长过程呼吸及神的变化。

  但已判为二,即属后天,此之二,非离一而为二,是一之显然似有二之理。二尚精微而未成粗迹。从此以渐长胎之时。

  斯时也,始欲立心,立肾,胎中渐生五脏,渐分立心肾之形。而欲立性立命矣。有心,即其有性之元;有肾,即其有命之元。

  神已固藏之于心,炁已固藏之于脐。神即性,是心中所有,因不离于心;炁即命,是肾中本有,固不离于肾。及至手足举动翻身,而口亦有啼声者,十月足矣。则神气在胎中已全,此二变之关,言一分为二也。出胎时,先天之炁仍在脐,后天之气在口鼻,而口鼻呼吸亦与脐相连贯。先天之神仍在心,发而驰逐为情欲。由是炁神虽二,总同心之动静为循环。

  此言性有动静,命亦有动静,即前所谓一分二,二亦有动静之说,如人之睡时,炁也静,性也静。及其觉时,本炁之觉,炁也动,性也动,即后所谓神炁同动者。儒亦言气一则动志者,似此。

  年至十六岁,神识全矣。精炁盛矣,到此则三变之关在焉。或有时而炁遮阳关。命根元炁之动于中,未有不发散驰于外者.故到阳关亦见常行之处,谓之熟境。则情欲之神亦到阳关。

  神有通天彻底之能,亦有知内知外之能。内外总摄于一神。内有动,神也知;外有动,神也知。驰于知外,世人多堕于世事。

  神炁相合,则顺行为生人之本。

此炁化精时也,谓之三变者如此。修炼三关者,使精返为炁,炁炼为神,神还为虚。即是从三变返到二变,从二变返到一变,从一变转到虚无之位,是为天仙矣。

精返为炁即百日关中筑基之功也。《法华经》中,佛亦说百日之期。炁炼为神。即十月关中转神入定之功也。神还为虚。九年面壁之大定也。

  由此虚之而又虚,虚到无极,便是天仙升迁到极尊处。此处合用修炼之功。

  三变者以前,是说人所以得生之理,自然须行者。自修炼三关以后,俱说使之长生不死者。说到此,是说人真修实悟之时至,必当用修炼之功,不可不知。

  正宜浅说之者。此下皆浅说性命之道,浅说修炼之功。夫炁与神皆有动静。

  自此至而已耗精者之修也。此一大段,详言成仙佛之真宗,大修行之全旨。直论中之总要,合宗语录之秘机提纲,于此尽之矣。

  而静极之际正有动机。动之机,顿然之觉。不着世事,故言机。

  炁动即有神功,时至神知也,不知,便教当面错过。即此动机便可修仙。

  炁动而化精,行世法而耗尽以死者之必致。其人即于动而还静之为修以不死。机者,虽若动而不为动用,方可逆修而为仙。

  缘此机为生人,生仙佛之分路。

  分路者,分顺逆之行也。机动时,顺此机而行,即以生人;逆转动而静,即成仙佛。故道经云:“动者静之基。”佛祖云:“若要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入死,入生之要关。

  动机,及人之可生、可死者,盖人之求长生者紧要的。

  炁机既以属动,将欲出阳关而为后天之精者。

  陈泥丸日:“子时炁到尾闾关。”

  道藏经云:“精者妙物,真人长生根。”

  此《太上胎息气经》语也。《黄庭经》亦云:“留胎止精可长生。” 正言此未成后天精质之先天炁,名元精者是也。

  先天炁,即元精。 夫此炁虽动,不得神宰之,而顺亦不成精。 如童子辈。有真阳之(上震下乾),亦不无动静,但神无妄觉,不能宰之,何曾成精? 不得神宰之,而逆亦不返炁。

  吕祖真人云:“龙虎不交,安得黄芽!黄芽既无,安得大药。”

  修仙者于此逆修,不令其出阳关。

  钟离真人云:“勒阳关则还元炼药。”

  即因身中之炁机会以神机,元炁,发动之机,元神妙觉之机。收藏于内,返归于无炁之根。而行身中之妙运,采取、烹炼皆此时至妙之运用。以呼吸之气而留恋神炁,《黄庭经》云:“呼吸元炁以求仙。”

  方得神炁不离,则有小周天之气候。

  言人身类天之周围三百六十五度有零.只是一个天,无二天,何有小大之异名?以用者小其机,故名曰小。

                      ――来源于龙华紫微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