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中国古代经济学和国家财富模型
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比较实用的书籍就那么几本!
《商君书》、《韩非子》、《管子》。全是实用类的经典教材,帝王一看就知道怎么运用,立竿见影,成了许多帝王的枕边书。
前两本主要讲的是帝王权术和制度构建的,属于权力构建和运用的理论书籍。
《管子》不一样,通过对话的形式,一一给出实际操作方式,属于经典的治国案例选编。
《管子》中的轻重几篇,更是国家通过金融手段制造财富的经典操作。
轻重指的是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学问,当然他的操作主体是国家。国家在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过程中,在这个领域可能会产生泡沫,在那个领域会产生通货紧缩。
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著作以《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命名。轻重学,就是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学问。关于如何把经济搞上去的学问。
清朝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但是政治经济学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分析,轻重则是实际的操作,是核心的核心。
甚至不夸张的说,轻重学就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学!
如何把经济搞上去呢?
齐桓公也很头疼,于是齐桓公就咨询了自己的首席幕僚管仲。一场关于经济密码的对话就展开了。
《管子·轻重甲》中记载,对话是这样展开的。
齐桓公问计管仲,如何把经济搞上去。
管仲告诉齐桓公,把经济搞上去,这个问题啊,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事无定理,物无定数。管仲给出了两条指导原则:
“物发而应之,闻声而乘之。故为国不能来大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事物一旦出现发展的势头,就要立刻做出回应。听到市场发出的信号,就要立刻加以利用。要顺势而为,利用人性,把资本都吸引到本国,让百姓都移民到本国,这样国家才能稳定富强。
这是完全正确的废话,齐桓公这种霸主不可能不知道,齐桓公要的是细节!接着就开始了追问细节了,怎么把资本都吸引到本国?怎么让老百姓都移民到本国?
这么复杂的问题,中间还涉及许多措施和原理,这洋洋洒洒向领导汇报,做一篇4小时的学术报告,恐怕也不够。一般人到这估计就支支吾吾了,不知如何张嘴,管仲毕竟是管仲,面对如此宏大的命题,管仲两百多字就解释清楚了。
管仲是如何回答的呢?管仲采取的是讲故事的方法,将复杂的原理揉在故事中,听起来不费神,还能在那一瞬间感觉学到了好多东西。
看来讲故事并不是新近才兴起的,有着深刻悠久的历史。
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学会讲故事什么时候都很重要啊!
管仲是如何讲故事的呢?
故事一:如何吸引资本?
题目:笨蛋,关键是粮食!
内容:从前有个娃叫桀,因为个人喜好,喜欢搞第三产业,如果桀作为企业家,搞搞第三产业,对于促进就业,提高国家GDP还是很有贡献的,偏偏桀是这娃,是一国之君。天天搞第三产业,忽略了第一产业的重要性,忘记了粮食储备。一旦粮食短缺,出现粮价飙升,生存成本上升,当地企业无法生存,必然出现资本外逃。要想将资本吸引到本国,就得进行粮食储备,制造价值洼地。控制粮食,通过粮食来吸引资本。有想法的伊尹童鞋看出了漏洞,用多余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换取粮食,一匹织物可以从夏桀那里换取百钟粮食,导致夏桀之国粮食短缺,生存成本上升。伊尹这里正好成了价值洼地,资本全都跑到了过来。
故事二:如何让老百姓都移民到本国?
题目:我们的目标是拯救苍生!
内容:百姓怎么肯移民到本国呢,要满足百姓的刚需。百姓的刚需是什么呢?稳定有保障的生存环境!“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咱就营造这样一个生存环境,还怕百姓不怕过来嘛。我们目标是拯救苍生,到时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
管仲讲的两个故事,虽然简单,却阐明了国家财富模型:
(1)第一产业稳定;
(2)发掘价值洼地,吸引资本 ;
(3)大量的劳动力,各个层次的人才;
(4)符合刚需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