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返,送教无止境
现在教育很难做,不再是以前老师说什么学生就会乖巧的去听去做。时代不断更迭,学生们的青春期也越来越凸显,而乡镇教育更是举步维艰。
上周学校再次安排老师们周末下乡做劝返和残疾儿童送教。
下乡组群名诞生
我们组负责石桩,成员从之前的两个女教师增加到现在的三个女教师,为方便交流和信息共享我们建了一个群,我给它取名为:娘子军(铁三角下乡组)。
慈母多败儿
一到目的地的我们先向村委会打听名单上新增学生家的位置,热情的李支书和州上来驻扎的小方(男士哦),带着我们一家一家去拜访。
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遇到了又热情又好心又有耐心的村委会工作人员。

这是新增学生的家,当我们去到的时候是这样的场景:四个男生全部躺,爬在床上玩游戏,看到有人来也无动于衷,问他们谁是赵某某时,一个也不说话。
当我看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被这种场景吓到了,狭窄脏乱的小屋内,烟雾缭绕,让人有种走到了烟馆的感觉。



这是几个劝返中最突出的一个,情绪大,叛逆心重,讲话语气火火的,在从赵某某家到他家路上,他说:老师不让我读书,把我赶回家。
而我们在和他沟通的过程中,他还与朋友聊天,并和朋友说到:我不跟你说,要不你过来,我家有老师,老师在打我。你不相信你过来看,老师在打我。
劝返工作不是只靠我们微薄的力量就会得到质的改善,小孩读不读书重点还在于家庭给他的影响和最初家人给他的启蒙。
如果读书在他内心没有任何意义,就算把他劝返回学校,对于老师来说,这一批被劝返的学生他从哪分精力出来。
残疾儿童送教

听妈妈说,在怀他的时候并没有去过医院,生小孩的时候也是自己在家生,所以不知道那时候小孩是否正常健康。
而且有一次发高烧,他们并没有把小孩送到正规的大医院,而是送去了一般的诊所,后来诊所的人没能医好才建议他们送到大医院去看。
所以,怀孕一定要定期做检查,为了下一代有一个健康的宝宝,千万不要忽略检查环节;生病了(尤其小孩发高烧),千万不要选择一般的诊所就医,除非是你认识且靠谱,生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救治。




他不善于言谈(因为吐字不清晰,说的费力),他不善于写字(因为手的不灵活,无法正确的握笔),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他表现出来的是对学习的热爱。
我们教他最简单的数字书写(1.2.3),一开始他很不自信,他说他不会,很抵触。但在我们的鼓励和示范下他拿起了笔,一拿起就不想放下,笨拙的练习着1和2。
当我拿着绘本故事的时候,我问他:你能看懂吗?他点了点头,说着不标准的字:会,能懂。
我用手指着绘本,对他讲着里面的故事,他听的入迷了,眼睛都是跟着我的手指移动,当我说到,向日葵有一个大梦想的时候,我停下来问他,你呢?你有梦想吗?
他自信且微笑的点点头并回答:有
他妈妈说:他想读书……
临走之前,我们让妈妈多鼓励和督促他写字,也给妈妈建议,让她们能通过挂包责任人联系外面的特殊学校,让小孩能真正去学习有用适用的技能,以后最起码能照顾自己。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送教不是我们从周末抽取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教会什么,也不是那一点点的付出他们的家庭就会有惊人奇迹发生。
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全部奉献在工作上,工作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有自己要照顾的人,我们也有自己要教导的人,我们也有自己要陪伴的人,我们也有很多自己要做的事情。
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希望政策不是让我们教师越来越累,越来越忙(私人时间都快归零),应该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效率性、持续性,最后有一个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