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里程——大山深处,沧桑少年(续)
(三) 高中
走向高中的少年,首先被这从未进过的县城惊艳到了,他心中暗叹: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地方啊!怀着遥远的憧憬,带着难抑的激动,少年开始了他充满未知又无比新奇的高中生涯。
那时的他一定不会想到,每日三餐不饱的自己,竟然用500元钱救人一命。这得感谢那位让少年一生感激的高中老师。当时,少年同村的一位妇女紧急住进县医院,被告知宫外孕很危险,必须尽快做手术。但500元的押金难倒了那个男人,那时那地,那是个庞大的数字,举目无亲走投无路的男人,想到了在县城读书的少年,可是,他只是个三餐不饱自顾不暇的穷学生啊!除了同样急得团团转,他能怎么办?情急之下,救人心切的少年,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抱着一丝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希望向自己最敬重的老师发出了求助之音。
可是老师答应了!当即借给他500元,那时代里的好多钱!那一刻的救命钱!他的心是震撼的,也是震颤的——老师如此信任他!
被救的一家至今感激少年,而少年一生感激他的老师!少年说,那时候,老师每天早晨在家烧好一大壶水,带到班级,让他们这些也许只能啃干粮的孩子,每天都可以因这热水而幸福许多。
他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当然不只于此,我们无需知道太多细节,只要听少年说,老师阳光博爱不计付出的处事方式影响了他如今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就知道,那是一位真正的人师。我赞叹,因那为救他人不放弃一丝看似不可能的希望的勇敢少年,更因那让人间情感无条件高于金钱的可敬人师。他们,都是传奇!
而少年的传奇,正在继续。
三 梦初成
以勤奋和忠厚赢得老师信任和看重的少年,终于没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他考上大学了,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那偏僻的角落, 那蒙昧的村庄, 因此有了鲜活的希望。父亲的梦实现了,他激动,他骄傲,是的,第一个,那是他的儿子,那是他遥不可及又期盼太久的梦,他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最后他却什么也没说,只是悄悄地数遍家里的每一分钱。
尽管他很努力,除了大山里的所有营生,不识字的他还经常跑到山外,甚至跑到昆明去,冲破万难地做他的烤烟生意,可是,山谷幽深,山路太险,城市又太远,纵然从不停歇,纵然懂事的少年十岁起就能独立帮助父亲烤烟,他们能赚到的钱还是那么那么的有限。家里两个老人四个孩子,尽管大姐为了弟妹们早早辍学了,但还有三个孩子在读书,不可避免的开销和有限的收入之间终究是矛盾的。
父亲开始默默地凑钱,少年也一个假期都在努力赚钱(平常的假期他也是这样做的),加上挪挪借借,开学之际,学费和路费终于凑齐了。少年得上路了,但,只能是他一个人,因为多花一个人的路费,太奢侈。
由于调剂,少年被录取到了遥远的东北,迢迢旅程,他得一个人去经受,陌生的目的地,他得一个人去抵达。少年背起行囊,步履铿锵地走到山脚下,拦住了去城里的公共汽车,然后又找到了去昆明的火车,可是路太远了,昆明重新出发的火车也不能直接抵达,于是他又到了北京西站……他不可能花钱去吃一顿像样的饭,那太奢侈,他也不可能花钱去住旅馆,那是罪过,除了车票钱,他最多也就还有一个星期的饭钱了。他不介意吃干粮,只要解饿,他也不介意住车站,甚至露天。孤独,饥饿,疲惫,都打不倒他,他不怕承受,他要追梦!
这一路,他走了整整五天。终于到达后给家里打电话时,父母长出一口气说:你终于到了,这下我们可以睡踏实觉了。原来这五天里,父母吃不下饭,觉不敢睡,只能心悬在半空中干巴巴地等。其实当时各地车站都有电话,可是少年不能打,那昂贵的长途电话费是他承受不起的。所以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没出过县城的孩子,前路又一切都是未知,中间得不到任何消息,那五天对父母来说,该是何等的漫长!
而少年,一个人,六千里,只有一个目标城市的名字,边问边走,边走边问,这一路, 曾有过多少的无助和茫然? 承受了怎样的孤独和熬煎?
我们在昆明候机的那一晚,臭娜还不只一次地为自己了解得太晚而自责,激动地问我:“五天!那五天,他吃什么?!他住哪?!”是的,我们无从知道,也不会问,就让它成为少年心底辛酸又骄傲的珍贵印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