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知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在他决心西行之前,玄奘先在中国大地上游方,到处拜访僧人,可以说找遍了他能找到的所有高僧。但始终没有解决心中的困惑,他才下决心西行。虽然他知道西行是“决志出一生之域,投身入万死之地”。最终完成了常人不可能完成的旅程,不仅取回了真经,还顺便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以至于印度本国的历史研究都要依靠玄奘的记录。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评价玄奘,“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最近读书时看到一句话“把对真知、智慧的追求当作是自己的道德责任。”让我有些触动,甚至可以说是震撼。诚然,我也一直在思考人为什么要追求真知,但更多的是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去想。却没有发现,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往往跟屁股与脑袋的关系紧密相连,关乎的是利益,而真知却需要超越利益、超越自我,关乎信仰、关乎道德。
真知难求,乃至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把求知的境界分成四个层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意思是,生下来就知道是上等,学习了然后知道是次一等,实践中遇到困难然后去学习再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那真是最下等了。庄子也把“知”分为四个境界:无知、小知、大知、至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小知从地面看天空,以为野马般的云天苍苍即天之正色;大知从天空看野马尘埃,误为地之正色。无论是天极正色还是地极正色,都只是小知、大知们的一知半解,远非至知。人的使命也就在于使自己从无知、小知向大知迈进,去抵达至知的终极,这便是庄子的自由自游境界。
人对真知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他的思维层次和方式,而思维层次和思维方式构成了人和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学生时代,成绩好的往往和成绩好的走一起。走上社会以后,人也总是不知不觉跟其能力、思想、品味等相近的人交往最多。本质是人的思维格局不一样,思想“频率”不一样。就如一个人站在山脚下、一个人站在山顶,眼里的风景完全不同,看事物的角度完全不同,不可能“同频共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世界便分层了,一个人所站的思维层次高低,决定了处于哪个阶层,甚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追求真知才能成就高尚的人生。《中庸》说:恐惧其所不闻。即害怕浑浑噩噩度过此生而未能“闻道”,那就等于白活了一辈子。在当今这个把追求“名利”作为普遍价值的语境中,不少人把名利看得最重,有的不惜把道德伦理当作垫脚石,以求的“高名”“富贵”。但这些真的能带得走吗?真的就被人们“占有”了吗?君不见故宫巍巍,圣上何在?大宅遍地,还能找到它曾经的主人吗?如此种种,无非是“无知而无畏”。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现在有些事物已经让人很陌生了:慢慢的行走;安静安宁;放松的深呼吸;踏实的日子;略显乏味的预见;人前的体面;带着羞涩的谦让……充斥在身边的是:忙忙碌碌的身影;迷茫的眼神;无助的叹息;躺着不想动弹的疲惫;深夜醒来的空虚;无处不在的喧嚣;每天都在变的广告;充满诱惑的图文……不禁让人担心,这可如何是好!凝望历史的深处,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先哲们探求的是人、社会、国家的终极问题:什么是人的意义?什么是家国天下的关系?什么是好的政治?怎样安放自己的灵魂?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人与自己的关系?他们追求的是人在自身生活和利益之外的升华。
真知连着大道。在《遥远的救世主》里,提出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概念,这里的强势和弱势是客观名称,并不是对文化好坏的评价。所谓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而弱势文化则是依赖强者、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这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对真知的掌握,这是驱动每个人行为方式的底层逻辑,就如电脑程序代码一样,代码不变,无论外表形式怎么变化,逻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真知”,古人也将其称为“天道”,求知的办法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信守天道的人是君子,掌握规律的人是明白人。“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自孔子以降,君子都在探求天道,坚守天道,但后来逐渐发生了异化,变成了道德说教和伦理宗法,失去了发现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就是想回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拥有“一双剥离了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再颠覆过来”。如此,才能够有超越常规的因果思维,才能看懂、看清、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
透视社会大致有三个层次,技术、制度和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真知构成强势文化,形成高层次的思维、造就强者。所以,不要抱怨什么阶层固化,从改变自己开始,放弃那些空洞的说教,回到求真知、致良知的道路上来,努力看清这个世界,探求背后的发展规律,培养高层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