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趣闻| 从“免费”景区说起
国庆假期,深圳大梅沙的海滨公园,免费进入,存包35元,冲凉35元。
深圳 大梅沙海滨公园之前看《斜杠青年》里,作者Susan提到过一个让她重新认识世界的时间点——她去某个热门景区旅游,看到那里都是金钱的气息。她发出了“难道,人就只能为逐利而活?”的疑问。
第一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作者矫揉造作,心想,景区不做生意还能咋地?然后就没怎么理会。
今天看着到处疯狂收费赚钱,一边回想这个情节,突然跟作者有了共鸣。
十一期间人很多当然,我也尝试着,去理解其中的逻辑——这个嘛,就好像开了一个免费的网游,想到新的地图,就必须充钱,想要更好的体验,就要充钱……
嗯,貌似很合理,毕竟要创收嘛。
紧接着,我看到了洗手间、冲沙池很多用凉水洗澡的人,有的甚至排队把脚踩进矮一点的儿童洗手池里,冲去脚上的沙子。
而我,也差点成为其中一员——后来还是因为排队太久,等不及在儿童洗手池冲脚上的沙子,才不舍离开。
所以,是什么让大多数人选择,违反规则这件事呢?
我想,有时候,除了管理规范以外,还有就是一种“逆反心理”。
其实,出钱存包也好、洗澡也好,花费并不大。
我想大多数人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被尊重。如果没有,那出1块钱也是委屈的,气鼓鼓的。
相比而言,或许一开始收钱,然后里面服务齐全,给人感觉会好得多。
这引申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其实在生活中羞于讨论“钱”这个话题。
一 效率和钱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反面例子。在我看来,这和深圳大的趋势是相反的。
因为在深圳,钱被换了一种表达,叫“效率”。
拍摄于《广东改革开放 40周年》展览现场在这里,我们可以不讳言谁想赚钱,谁有钱,谁有深圳的房。
因为,相信没有多少人,是为了享受生活而到这个快节奏的城市来吧。而赚钱,或许就是深圳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今天刚好有机会,参观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重新回顾了一遍,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深圳走过的路。
拍摄地点同上图 拍摄地点同上图参观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2个方面:
第1个方面,是找到很多深圳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原来,深圳的发展,和政策紧密相关同时,还有一些经济上的核心事件发生——如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土地拍卖的开展等。
这些,虽然也属于政策导向的结果,但却把金融、钱更直接展示给公众,对“钱”不再遮遮掩掩。
展览中 还原深圳罗湖区第一块土地拍卖现场第2方面,是我在参观者里,真切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活力。现场,有很多大人,在认真和小孩介绍,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历史。小孩们,在里面也很开心,并对腾讯的公仔、科技版块的机器人等充满了兴趣。
不同年代的腾讯“企鹅公仔”是的,有时候,金钱和创新,是一对双生花。而发展的前提,是金钱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
比如,深圳大学的财政支持非常可观的,这就是正向的——只有金钱到位了,科研和创新才有生长的土壤。这一点也是,我慢慢经历一些事件后看清的。
展览中大疆的区域二 钱是基石
——为学习积累而谈钱,并不可耻
比如,4年前我在北京实习加工作的日子里,是我对影视、文学、北京好吃的饭馆3个领域,非常密集的学习期。而这在我现在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为什么?
中秋回家和老妈聊天意识到,因为在北京的时期,家里一直在给予我支持。
而也因为有了这个安心的来源,我在北京,我不用担心下一顿饭够不够吃,所以拿着入门的工资,可以安然自得,享受着三里屯夜店青年的生活。
开个玩笑!那段时间,是我工作以后为数不多的深度学习日——白天安心在中央财经大学教室、首都图书馆里自习,然后认真看完好多本教材,晚上则默默写读书笔记和影评,每个周末都如此。
那段时期,我收获很大,也进步很快。
而现在的我,学习和反思的脚步慢了些。
究其原因,只不过是羞于向家里要钱,并开始计划自己的开支。因为业余时间,我需要以项目为导向,闭着眼向前奔跑。
这个过程,虽然收获很多,不过也经常迷失在对钱的不正当认识中——把钱作为自己降低风险的避风港,而不是让自己安心学习的定心丸。
我意识到,必须要改变。
三 舍“生计”而取义?
而开始行动,是在国庆假期第1天。
这天,我在排长队中,找回了最初那个有价值追求的自己。
拍摄于广州图书馆 2019年10月1日 上午8点30分我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危险”中——我模式化、格式化自己的工作,并用“文案”岗位,来限制自己探索世界的欲望。因此,自己必须重建一个系统,以应对复杂的未来。
我这天回想起,一个老友在国庆前一天,和我聊一个他的项目时,我对某些领域的无知和困窘。
原来,营销视角和从零起步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想到这里,我对身边很多创业的好朋友们。又多了一分敬畏。如同我在第2次看完《阿里传》的时候,那种深吸一口气的通透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也许,我只有跳出自己的营销思维,才能拥抱更多可能性。
也只有在实践、学习和反思中,才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重视效率,同时有感情的鲜活的人。
而我们,在这样一个被社会分工异化,被消费主义洗脑,被信息制造的幻觉里,也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破茧而出,迎接新生。
2019年10月3日深夜(10月4日凌晨)
于深圳
后面是一些最近的读书笔记,
和大家分享
观点分享
——近期读书笔记
“像兔子一样迅速,像乌龟一样沉着”摘自《阿里传》
“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着一只眼睛注视着自己。”一个小故事 摘自某营销教材
“处于认知放松状态时,你有可能心情不错,因此会喜欢你亲眼所见的事物,相信你亲耳所闻的消息,相信你的直觉,感到当时的状态是舒适而熟悉的……摘自《思考,快与慢》
你感到紧张时,你更我可能警惕、多疑,会对手上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感觉局促,较少犯错,但你的直觉和创造相对平时会下降。”
“由于他在训练中过度投入了有限的宝贵精力,渐渐地失去了耐力,力量和灵活性。因为逐渐淡忘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他的精神领域变成一潭死水,甚至无法调动意志精力帮他恢复。”摘自《精力管理》
“我们习惯于躲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处理各种熟悉的情况和问题,给出容易和简单的答案。”摘自《未知》
“文字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是水平和无限的,它永远不会到达某个地方,但是有时候,会经过朋友们的心灵。”
——吴晓波 引用马尔克斯的话
摘自《激荡十年 水大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