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生活的重感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那天,正巧在电视上看到一期《鲁豫有约》,采访嘉宾是胡歌。大概是节目中主持人问,2015年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接下来对自己有什么规划。胡歌答,想回归一段属于自己的生活时间,暂停所有的电影与电视剧拍摄工作,可能半年或者一年。主持人又问,你所说的这种生活是什么样的?胡歌说,就是很简单的,比如喝喝茶,看看报纸。因为最近几年来几乎都在片场度过,罕有自己的生活,而一个演员需要生活的沉淀作为表演的养分。
以上对话内容并不完全准确,只记得大意如此。但是这段对话,不由得勾起了我对生活二字的小兴趣——究竟,什么样的日子,才最是能描摹出生活的样子?为什么偏偏那么不起眼的生活片段恰恰就是旁人眼中风光无限生活饱满的当红演员的愿望?
演员的片场辗转是生活,明星网红的晚宴红毯是生活,土豪名媛的挥金恣意是生活,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是生活……都是生活二字,却有着深深浅浅的不同。
看完了节目,我也尝试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画面来描述对生活的理解,我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这样的: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好像有魔法一样,锅碗瓢盆一阵叮叮当当,竟神奇的升腾起饭香;家里的电器不听话了,爸爸从工具包里变戏法似的总能掏出让它们服服帖帖的宝贝……爸爸坐在沙发翻着报纸,手边是醇厚的红茶,好看的颜色里上下翻滚着调皮的茶叶,扑腾一会儿,才肯乖乖的安睡在杯底;妈妈在磨了一角的床单上绣着花边,电视上播着呱唧呱唧的电视剧……
也许,生活最是美好之处,就在这家家户户最普通的日常。越普通,越日常;越日常,越幸福。
语罢,想来会有人嗤鼻冷笑,废话长篇来理解这平淡无奇的生活二字作甚?
说来有些惭愧,一直以来,都在父母的宽容下上蹿下跳地长大,家里平淡小乐,虽不是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对家务之事总是顽皮耍赖——能跑则跑溜之大吉,全然理直气壮的撒娇糊弄,试图把自己催眠成不参与长大的熊孩子,对的,在此之前。
某日,又是一个极不情愿拖地的上午,正值夏日,高温、湿热,蒸笼一样热气腾腾。伸个懒腰仿佛都能大汗淋漓的季节,汗珠顺着鼻尖、下巴,慢镜头一样滴落在地板,而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可就是在这样一种极不舒适的情境下,一刹那我竟然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生活的存在感——以往抽象的生活两个字,在那个时候却突然变成了我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可以感知到的具体,手中的拖把,脚边的水桶,擦洗过后光洁的地板,一次次弯腰,重复拧干水渍……
很多人都会说一个词,为生活奔波。可是真正在为生活奔波的时候、为生计犯愁的时候,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感受这是生活。更别提在这窒息、匆忙的过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想必这就是大多数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会是一张Excuseme脸的缘故吧。繁忙的工作重压之下,收拾、打扫、做饭点点滴滴的家庭生活,这对许多疲于奔命的上班族而言根本是能省则省的琐事累赘。结果是,工作时紧张,生活时省事,这样一计算,明明一天一天值得慢慢品慢慢过的好日子,却硬生生被切割成工作和不工作的区别罢了。于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通常就这样毫无差别感的逝去,直到日历又一次翻到年终,12月份的倒数才又些微刺痛了麻木茫然的内心,更糟糕的是,随之而来的巨大空洞感和心慌。这也是我,在过去几年里真实的内心感受,没有注重去体味这些生活的细节,让我无从捕捉生活的重感,直接导致了我对生活的钝感,常常几年的时光回忆起来竟然是脑子接近一片空白,想不起什么有意义的记忆和片段。这种轻飘飘的感觉真的让我感到太心慌,什么是生活不能承受之轻?以我目前浅薄的认知来说,大概如此了吧。
说到这里,不由得要提到当下流行的一种观点,要学会给自己一种精致的生活,比如晴天时给自己一杯咖啡一本书,雨天时一张CD一场电影……又比如自己花几小时做的一餐饭远不如楼下拐角那家店的师傅做的专业……家务事挤占了大量个人的精力与时间,应该把自己从家务琐事的繁杂中解放出来,交由专业的家政人士打理,最大程度地还原个人时间。无一例外,在这些文章里,家务事就像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永远不在使生活精致的清单里。在这样的观点之下,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财务自由,经济情况尚好,家庭或个人能够长期负担起全包式家政服务,因此基本不需要打理家务。二是普通家庭,只能部分甚至无法负担专业家政人士服务费用,因此家务需要家庭内部成员承担,但通常并不会把家务作为家庭成员参与家庭经营的方式,而是当成逼不得已需要完成的琐事,由此经常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会因为家务摊派的问题爆发冲突。
我想说的是,当然,体味生活细节的载体不必全然是家务琐事,但家务确实是生活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当一个新家庭成立之后,免不了柴米油盐,免不了洗洗刷刷。精致的生活固然洋气美丽,给生活披上了一袭华美的外衣,可这些终究不是生活最真实最彻底的样子,想必也难以体会到最纯粹的生活乐趣。
很多地方有一个习俗,当搬家之后必须要有一个动灶开锅烹煮食物的步骤,才算是正式乔迁新居。小时候咿咿呀呀读着唐诗宋词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许多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里,插图总是在青山田野之间,袅袅升起人间烟火,低声浅吟之间,不由得到一股油然而生的宁静祥和。
这些最普通的生活琐事,在我重新构建了对生活的理解之后,才让我真正意义上从束缚中被解脱出来——因为我再也不会把这些生活的点滴当成是累赘与负担,而恰恰感谢——正是它们才给予了我一个最便捷也最能感受生活本身、享受生命的方式。如果这个过程,还是和最亲密的家人在一起,经年累月的默契之下,想必彼此之间的情感自然深厚和谐。好好过日子,大概如此吧?
理清的那一瞬,似乎很多事情都开阔了。如果把一生看成一块数据饼图,生命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排列,我的生命竟然因此多了一大块很有意义的占比。
万家灯火,熙熙攘攘,自家人围在灶台,备一桌家常味道。柴米油盐,平凡忙碌,生活的重感,朴素而真切。这或许,就是人间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