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字).繁划削尽简体秀

2018-06-18  本文已影响27人  王卓族

      汉字,书写初见甲骨文,商周然后成金文,春秋战国改大篆,秦朝统一变小篆,入汉已经用隶书,东晋六朝正行草,洗尽铅华到简体。历史证明:文字与时并进,从未停止过。

    神卅十四亿,使用简体字大半个世纪了。但是到如今,仍然有人咬住它不放,他们嫌弃和中伤简体,胡说八道:残体!歧途!退步!呼喊恢复繁体字。 他们原来如此天真可爱!历史潮流滾滾向前谁能挡?岂不怕被淹没吗?苍海一粟只能乖乖归江河!否则被蒸干消失!

    简体是一场文字改革,有其历史背景。当时的新中国,接手一穷二白和文盲落后的社会,当局为了普及教育而扫除文盲,从而整理前人的经验,并结合当时正流行着的简笔字,推出了一套简化字,提高了识字和书写速度。节省了无可估计的时间。整整一代人的贡献不容否认。

    繁琐与精炼,哪个最得人心? 想古人为了书写快捷,绞尽脑汁削除冗繁,创造急就章。章草流行又今草,到了唐代孙过庭之手,整理成《书谱》。后人所写的草书就是简体字。字如画,有写生亦有写意,抽象比具象更迷人。恰似明朝文征明的诗句:"月娥服驭非无素,玉女精神不尚妆。"

    其实,繁体表面上装字好看,实际花眼遮丑而不察而矣!况且笔划多吸墨亦多,尤其榜书,写一个字蘸几次墨汁,拘谨之笔意迟滞了几分。还谈什么笔不离纸。反观简体能一笔墨色展开,由饱满至枯竭,湿重映沙白,何等潇洒美妙!

      繁划乱人眼,疏可显身手。简笔把牵丝写活,露则连,断则藏。一纸天地任我纵横。喜繁体者只识抄古帖,写到死时亦无自己的字。悲哀不已。

      我花我开,莫管他人怎样笑。入我九卅,该当随俗。仇视简体你莫来。大半个世纪的迁就,不可再让,让于忍时反遭轻视。大江东去何惧逆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